-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控制 本書特色
原以為是快樂開心校園故事,結果*后的反轉猶如晴天霹靂;
基于作者真實見聞創作;
每個人的身邊,也許都有一個“路西恩”,用不同的方式試圖控制我們的行為;
從哪一頁開始,你產生了懷疑?
控制 內容簡介
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關于PUA的故事,發生在名校哈佛。同間宿舍里一個卑微羞澀、家境普通的美術生和一個光芒萬丈、萬人著迷的明星大學生,展開了一段奇妙、精彩又致命的大學生活。作為哈佛畢業生,作者把哈佛校園中見到的、聽說的都寫進了這本小說里。小說塑造了一個宛如魔鬼般的年輕人路西恩的形象,他天生就是一個萬人迷,自稱擁有高貴的家族背景,出入高級場所和派對,任何交際圈都觸手可及,作為他同寢室的朋友,“我”本該慶祝自己能夠擁有這樣耀眼的室友,然而“我”眼中的路西恩,似乎和其他人越來越多的傳言開始出現偏差。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路西恩從我的朋友和偶像,逐漸成為了我的代言人、命令者,我無法反抗的、羞于啟齒的獨裁者。每一次邀約、每一場派對,每堂課上和每次下課,我被一條看不見的繩子逐漸勒緊了脖子。我知道家人的擔心、老師的引導,也知道踏出的那一步將帶我引向萬丈深淵,但是我沒辦法停下來。路西恩,是我人生中的魔鬼。
控制 節選
路西恩與我相識于二〇一〇年的夏季、成為哈佛大學一年級新生的首日。他是我的舍友——并不是我們自己挑的,純屬機緣巧合,因為學校住宿辦公室把格里諾廳宿舍的一套雙人間分給了我和路西恩。“格里諾廳”是一棟靜悄悄的三層磚砌宿舍樓,俯瞰普雷斯科特街。當初,要不是被一臺電腦隨機挑中,路西恩和我本該成為兩個陌路人。
搬進宿舍**天,我就遲到了。入住手續本該在十二點前辦理,但我搭乘的那輛公共汽車直到下午三點才駛進波士頓南站,等到紅線列車“咔噠咔噠”呼嘯著駛進哈佛廣場站時,時間已經逼近四點。列車長嘶一聲,停了下來,我隨后邁下地鐵,來到站臺。這座車站頗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粗獷主義建筑的遺風,仿若一片位于地下的混凝土化石森林。車站墻上貼著一排排泛黃的琺瑯瓷磚,磚色活像沒有刷過的牙齒;空氣里還有股暖乎乎的餿味。旅途本來就很勞累,扛著的行李又壓得我后背酸痛。我找到地鐵閘機,接著經過兩段電動扶梯,到了哈佛廣場中央地帶。
夏日的微風輕輕拂過,將人群發出的熱鬧嘈雜聲、空轉汽車的嗡嗡聲吹到耳旁。成百上千的行人從東南西北穿過哈佛廣場。在我左側是一座磚石大樓,樓頂高聳著幾個紅色霓虹燈大字:“劍橋儲蓄銀行”。附近一家星巴克不時有顧客出店,手中端著飲品邁上街道;對街則有一群家長和學生,正出入于“哈佛合作社”雜貨店。
我曾經游覽過哈佛大學一次。那是在冰天雪地的十二月,暮色沉沉——每逢這個季節,劍橋市的白晝時光每天只會露面數小時,街角積滿了灰撲撲的雪泥。那場哈佛之行很詭異:我犯了傻,非挑期末考試期間去了一趟,因此我記憶中的哈佛是個死氣沉沉、清心寡欲的地方,一個清教徒云集的據點,坐落在一片漆黑中。
可到了眼下,在夏末暖融融的陽光下,哈佛校園仿佛變了個樣:一度光禿禿的樹木輕擺著綠中泛黃的葉片,沙沙作響;哈佛園里紅白相間的磚樓沐浴著陽光,迎著午后艷陽熠熠生輝。人人都很快活,找不出一個神情哀傷的人。我心醉神迷地在哈佛廣場漫步,逐漸接受一個令人興奮的事實:這里,是我的新家。
我先去了新生教務處,領取宿舍鑰匙和學生證,然后拖著行李包到了不遠處的格里諾廳宿舍。此時一輛暗綠色的路虎攬勝駛上普雷斯科特街,挨著路邊的泊車停了下來,正停在宿舍前方。一行四人鉆出汽車,個個都顯得精致而講究。在兩名橙色T恤的志愿者幫忙之下,四人開始一件件從車里搬行李下來。
我干脆歇下腳步,在一旁觀望起來。看上去,那輛嶄新的路虎活像給仙女保姆瑪麗·包萍的百寶囊裝上了車輪:從車里搬出一臺平板電視、一臺迷你冰箱、一個豆袋椅、一臺微波爐、專放各色零食甜點的透明塑料容器、一座臺燈、Bed Bath & Beyond家居店的大型白色購物袋(里頭塞滿了嶄新的床上用品和毛巾)、一張泰普爾床墊、一只洗衣籃和一只標有“X-Box”字樣的褐色紙板箱。路虎的車頂還放了一輛山地自行車,取下后推上了宿舍樓后方的自行車架。我突然發覺整條街一輛接一輛停滿了車,才意識到一件事:我身旁的兩只行李箱,就是我的全副家當。
我的宿舍在一樓一條長走廊的盡頭處,房門半開著。
路西恩正坐在窗邊看書,兩條腿蹺到書桌上。他扭頭向我望過來。“終于見到尊駕現身了!”他露出了笑容,“了不起。我都已經開始擔心世上根本沒有你這號人了。”
他一躍起身,伸出一只手。“路西恩。”他個子很高挑,一身小麥色肌膚,長長的金發用一副墨鏡推到頭頂,身穿藍色緊身牛仔褲和白色亞麻襯衣,領口開到第三顆紐扣,衣袖一直卷到手肘。他的耳后夾著一支煙,他有一雙湛藍的眼眸。
“我叫克里斯。”
“哎呀。”對方皺起了眉,“這么說,你還真叫‘克里斯’。你確定?這名字有點沒勁,克里斯。”
我呆望著他,只覺摸不著頭腦。
“糟糕,是我惹你動氣了!很抱歉。”他說,“‘沒勁’這詞難聽了些,改成‘普通’吧。我剛才想說的詞是‘普通’。克里斯這名字非常普通,你不覺得嗎?你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五個克里斯了。”
“是嗎?”
“沒錯。網球隊有個克里斯,安能堡廳有個肥仔克里斯,賽艇隊里至少有兩個克里斯,我敢打賭,走廊另一頭還有個克里斯。我們應該商量一下,改上一改。”
他一定是在開玩笑。
“我們肯定能取個更好的名字。”他說,“而且時機正好,學校里根本還沒人認識你嘛。你覺得‘克里斯托’聽上去怎么樣?強點了,對嗎?”
“克里斯托?”
“沒錯,你說得對。這名字也不怎么合我的意。唔……你的中間名叫什么?”
我搖搖頭。
“那可不行。”路西恩伸出食指輕叩嘴唇,“那你有沒有綽號?厲害的那種?”
“也沒有。”我說。
“好吧。等一下,等我出招。”路西恩沉默了片刻,隨后猛地拍了拍掌,“有了!‘阿特拉斯’怎么樣?”
“阿特拉斯?”
“對,跟希臘神話里那位老兄一樣。你有沒有迷過希臘神話?我小時候癡迷得很,每天晚上都要用錄音帶放希臘神話聽,聽著才睡得著。”
我仔細端詳對方的雙眼,不肯放過他正在搞怪的蛛絲馬跡,結果什么也沒有發現:此人竟然并不是在開玩笑。我被他的提議弄得不知所措。
“可是,為什么非得叫‘阿特拉斯’?”
“首先,這名字酷斃了。其次,這名字好記。你見過幾個名叫‘阿特拉斯’的?第三條理由么,你看上去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有點像要把整個世界的重擔都讓自己一肩挑了。”路西恩說,“你總不會一天到晚這么嚴肅吧?”
“噢,不,我不會。”
“謝天謝地。那么,你覺得‘阿特拉斯’怎么樣?”
“‘克里斯’到底有什么問題?”
“那就決定了,阿特拉斯。”路西恩爽快地宣布,“相信我,這將是制勝的一招。世上的‘克里斯’數都數不清,一個不同尋常的名字會讓你脫穎而出,讓你顯得深刻,知道吧?”
路西恩取出一支記號筆,向宿舍門上的住戶名牌走去。他根本沒有給我留時間反對,干脆地劃掉了“克里斯托弗”,寫下四個黑色大字,然后退一步,欣賞著自己的大作。
“妙啊。對了,下一步該干什么?”他說著打個響指,“要收拾床。把上鋪拆下來,搬到另一間屋去吧。上下鋪就是狗屁,我是說……天哪,我們又不是六歲小孩,對不對?來吧,阿特拉斯,給我搭把手。”
回過神來,我已經在幫路西恩把我那張床搬到兩間屋中小一點的一間了。他嘴上聲稱,小間更好打掃,我就被勸動了。這便是路西恩的風格——強勢,讓人無法拒絕,只能任憑他使喚。不過,他倒是有辦法讓人覺得,那些差使從一開始就是我自己的想法。
路西恩跟我純屬兩類人。他魅力四射、善于交際、才高八斗、家財萬貫、俊朗且自信,總之令人艷羨。他會說五種語言,渾身散發出一種精于世故而又優雅的氣息,應該跟他在精英寄宿學校度過的童年脫不了干系吧。入讀哈佛的**年,他就順利加入了賽艇隊,并獲得了授予經濟學新生尖子生的獎學金。
他講話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口音:并不是地道的英倫腔,但顯然屬于歐洲腔,也屬于上流社會腔調。這種口音我只在影片中見識過,從沒在現實生活遇到哪個人真這樣講話。路西恩告訴我,他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一家人曾輾轉于世界各地。他在斯德哥爾摩出生,只在當地住了一年,隨后全家先后搬到巴黎和比勒陀利亞,又搬去了倫敦,*后搬到了馬德里。夏季,他們家會去意大利托斯卡納的別墅避暑;冬季,則去格施塔德的牧人小屋里過冬。
“格施塔德是什么地方?”我問道。
“格施塔德在瑞士,難道你沒聽說過?”
八歲時,路西恩就被送到瑞士一所寄宿學校就讀,當時跟他交情*深的密友是位沙特王子。十二歲時,他被英國“伊頓公學”寄宿學校錄取。就讀伊頓公學期間,他擔任橄欖球隊的隊長,曾獲“英王獎學金”,并任“學生統領”。據路西恩稱,伊頓的“學生統領”相當于學生會主席,但分量更重一些。到入讀大學的時候,路西恩的父親盼著他念牛津大學,他也被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錄取攻讀藝術史,卻拒了牛津來了哈佛,因為哈佛大學“感覺好像沒那么悶嘛”。——這一切,路西恩一股腦兒全告訴了我,根本沒給我機會插嘴提問。當然,他似乎也絲毫沒有想問我問題的意思。
控制 作者簡介
約翰·蘭多夫·桑頓
John Randolph Thornton
1991年生于英國倫敦,12歲移居美國。
14歲赴北京生活一年,學習漢語,后畢業于哈佛大學。
師從艾米·亨佩爾、布萊特·安東尼·約翰斯頓研習小說寫作。
勒巴倫·布里格斯小說獎及藝術進步獎學金獲得者。
《控制》是作者的第二本小說,基于他在哈佛的真實見聞所著。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