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愛麗絲迷案 本書特色
席卷全球推理旋風的《牛津迷案》續作!繼續講述數理邏輯學教授阿瑟·塞爾登的故事!
靈感來自經典童話作品《愛麗絲夢游奇境》《愛麗絲鏡中奇遇》作者劉易斯·卡羅爾生活中真實而奇特的故事
同樣的人物,不同的案件:此次數理邏輯學教授阿瑟·塞爾登化身為劉易斯·卡羅爾的研究專家、卡羅爾兄弟會的成員之一,與兄弟會其他成員、記者、出版商過招,借用數理邏輯推理撥開迷霧!
經典童話作品與數理邏輯推理相碰撞,由《愛麗絲夢游奇境》《愛麗絲鏡中奇遇》作者被撕掉的一頁日記引發的一連串犯罪案!作案手段還與《愛麗絲》書中的一模一樣!
斬獲2019年西班牙語重量級文學獎項納達爾小說獎
愛麗絲迷案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主人公來到牛津大學的第二年,他得知阿瑟?塞爾登教授不僅是有名數理邏輯學教授,還是劉易斯?卡羅爾兄弟會的其中一名成員。劉易斯?卡羅爾是《愛麗絲漫游奇境》《愛麗絲鏡中奇遇》的作者,同時也是有名的數學家、攝影家。此時兄弟會計劃整理出版卡羅爾留存于世的九本日記,并加以評注,使之成為學界的權威版本,盡管這些日記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頁。年輕的實習生克里斯汀?希爾被指派前往收集資料,復印日記,竟然發現了被神秘撕掉的那重要一頁,但*終她未能帶著自己的發現參加兄弟會的會議。
一系列的犯罪行為被揭露出來,手段還與《愛麗絲漫游奇境》中的內容類似,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阻止那一頁的秘密被曝光。是誰要殺死信使?是誰在利用《愛麗絲漫游奇境》這本書來殺人?
主人公和阿瑟?塞爾登教授再次聯手,開始調查這一謎團……
愛麗絲迷案 節選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末,當時我剛大學畢業,拿到一筆獎學金去了英國,到牛津大學學習數理邏輯。在那兒的**年,我就有機會認識了《推理美學》的作者、哥德爾定理的哲學延伸的開創者:杰出的阿瑟·塞爾登。更讓我意外的是,也不知是出于偶然還是宿命,我和他一起直接見證了一連串讓人迷惑的死亡事件。形容這些事件的詞語可以是隱秘、輕微甚至抽象,以至于報紙上將它們稱作是“無法察覺的犯罪”。也許某一天我會痛下決心,把我了解到的這些事件背后的線索公之于眾。但現在,我只能引用塞爾登的一句話:“完美犯罪,不是那些沒有被偵破的無頭案,而是找錯了兇手的案件。”
一九九四年六月,我開始了在牛津大學的第二年,這些事件*后的余響已然平息,一切重歸寧靜。夏日的白晝漫長,我唯一指望的就是能夠追回學習上荒廢的時間,眼看獎學金答辯日就要到了。我的導師艾米莉·布朗森十分仁慈,原諒了我這幾個月的空白,原諒了她那么多次看到我一身網球衣網球褲,和一個可愛的紅發姑娘在一起。她責問我的方式是很英國式的、非直接的,但不容置辯,讓我趕緊在研討班過后她提出的幾個課題里選一個去做。我選擇了唯一和我秘而不宣的文學愛好沾點邊的——雖然也有點遠:開發一個程序,以手寫文字的片段為基礎,去還原該筆畫的函數,也就是說,去還原寫字過程中手和筆的實時移動。這是她在拓撲對偶定理的啟發下構思的一個應用,這個應用仍停留在假設階段,在她看來是個足夠新穎也足夠困難的挑戰,假如成功的話,是可以跟她提議聯合發表一篇論文的。我很快就做了個相當正確的決定,甚至比我自己預想的更早:我下決心去敲了塞爾登辦公室的門。在共同經歷那一系列罪案后,我倆之間生出了一種近似于淺淺的友誼的東西,盡管形式上我的導師是艾米莉·布朗森,但我更愿意將我的那些點子在他這里先排演一遍,或許也是因為,在他耐心且總帶著些玩性的目光下,我覺得自己可以更自由地冒險提出一些假設,去把黑板涂滿,哪怕大錯特錯——幾乎總是這個結果。我們討論過伯特蘭·羅素在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導言中埋下的隱晦批評,討論過本質上的不完備現象中隱藏的數學原因,討論過博爾赫斯的《皮埃爾·門納德》和從句法出發確定意義的不可能性之間的關系,討論過去探尋一種完美的人造語言,討論過如何用數學公式捕捉偶然性……當時的我剛滿二十三歲,自信對這些形形色色的難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解答,雖然它們總是既天真又自大,但每次我敲響塞爾登的房門,他總是會把自己的紙稿往邊上一推,朝椅背上一靠,笑瞇瞇地聽我高談闊論,隨后把某篇論文指給我看,我想到的早就被別人寫過,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被駁倒了。維特根斯坦不是有個理論嘛,“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我的情況正相反,想說的實在太多了。
但這次不一樣:他覺得這個課題是審慎的、有趣的,大可以去攻克一下。不僅如此,他還有些不可思議地說,它甚至和我們討論過的那些問題離得都不是很遠。不管怎樣,它都是在用一個靜止的圖像——符號的圖形捕捉——去進行可能的重建,推導出一個可能的過去。有了他的贊許,我自然答應下來,在黑板上快速地畫了一條任意的弧線,隨后又緊貼著它畫了一條弧線,這回是比照著慢慢畫,希望能和上一條一模一樣:
“我想象一個負責模仿的人,他得懸著一顆心,全程控制手腕,試圖復制每一個細節,一筆一畫,都得跟螞蟻那么小心。而原版的書寫有一定的節奏,更輕快,是另一種運筆。我要做的就是去還原之前那種運動、文字的生成行為,或者至少記錄下速度的差別。這和我們討論過的皮埃爾·門納德相似:按照博爾赫斯的想象,塞萬提斯在寫作《堂吉訶德》的時候是有點‘神助’的意味,有偶然性的加持,聽從的是內心的沖動和狂喜。而皮埃爾·門納德在重寫它的時候則被規矩和推理所束縛,它們是不講感情的,所以只能龜速進行,這就是邏輯的速度。是的,*終他確實寫出了一篇字詞一模一樣的東西,但這背后的思維活動呢,就完全不同了。”
一時間,塞爾登若有所思,像是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又或者是窺見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他寫了個名字給我,數學家雷頓·霍華德,說這是他之前的學生,現在警□科技處工作,負責筆跡鑒定。
“你肯定碰見過他好幾次了,他每天四點都會去喝茶,雖然不跟任何人說話。他是澳大利亞人,不管夏天冬天都打赤腳,所以你不可能注意不到他。這人有點孤僻,但我會給他去封郵件,讓你在那兒工作一陣子。有了實際的案例,對你想法的落地想必會有幫助。”
塞爾登的指點一如既往地正確,接下來的那個月,我幾小時幾小時地泡在警□配給雷頓的那間閣樓上的小辦公室里,從他的檔案和筆記中了解著支票偽造者的狡猾、各種墨水和紙張精妙的化學特點、□□上的假遺囑案件,以及德雷福斯案中龐加萊出具的那份奇妙的數學鑒定中的統計學論證。這個夏天,已經待到第二年的我成功借到一輛自行車,沿著圣阿爾代特街騎往警□的路上,我總會跟愛麗絲商店的那個女孩問聲好,她習慣在這個點開門。那店面很小,但亮閃閃的,像個玩具屋,里面有各式各樣的兔子、鐘表、茶壺和紅桃王后。還有幾次,在警□門口的樓梯上,我見到了皮特森探長。**次碰見的時候,我還猶豫要不要和他打招呼呢,想著在之前那些案子里,發生了那樣的事,他會不會對塞爾登有些布滿,繼而轉嫁到我身上。但還好,他似乎心里沒什么疙瘩,還老和我開玩笑,用西班牙語跟我問好。
……
愛麗絲迷案 相關資料
這是一部以學術殿堂為背景的懸疑□□,一部具有情感內涵的智力解謎□□。馬丁內斯將情節引向了一個既荒謬又不可避免的結□。
——《紐約時報》
最骯臟的謀殺和最純粹的數學的一次不尋常的結合。一次有趣的智力考驗。
——《每日郵報》
馬丁內斯的故事構思巧妙、節奏明快,讀起來非常棒!我一口氣讀完,因為我完全不想停下來!
——□□□讀者
愛麗絲迷案 作者簡介
吉列爾莫·馬丁內斯
(1962— )
阿根廷當代著名作家、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數學系教授。
生于阿根廷中部港口城市白灣。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后,曾赴牛津大學數學研究所進行為期兩年的博士后研究,由此受到啟發,創作小說《牛津迷案》。該書于2003年出版后即獲得當年度西語文壇大獎——阿根廷行星文學獎。
2007年,推出長篇小說《露西亞娜·B的緩慢死亡》,被翻譯成二十種文字,并入選當年西班牙年度十大好書。此外,還著有專著《博爾赫斯與數學》、中篇小說《象棋少年》,以及兩部短篇小說集:《大地獄》和《令人反感的幸福》。
2019年,推出長篇小說《愛麗絲迷案》。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