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伊萬·伊利奇之死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92840
- 條形碼:9787201192840 ; 978-7-201-19284-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伊萬·伊利奇之死 本書特色
1.伊萬·伊利奇就是我們每一個用盡全力過著平凡一生的普通人“伊萬 · 伊利奇一生的過往經歷是*簡單*平常,也是*可怕的。”他的一生一切都是那么按部就班地活著該結婚了,便找一個人結婚。想要升職加薪,想要過得體面,想要融入別人。可死亡逐漸逼近,才發現自己白活一場。 2.只有直面過死亡,才能更清醒地活著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究竟有無意義?死亡是必然的嗎?死亡之后又是什么?托爾斯泰在這部精悍的小說中深 入思索了死亡所有的議題。可以說文學史上沒有第二本書如此直面死亡,如此真實地描寫死亡。 更是將人在患重癥時的心理描繪地淋漓盡致,其中妻子的不厭煩,朋友的漠視,醫生的敷衍,將死之人的絕望,都真實的可怕。 有讀者說:“寫的真好,就好像作者真的死過一樣。”3.文學巨匠托爾斯泰晚年力作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描寫死亡令人叫絕的小說!精悍雋永猶,對存在的思考、人性的剖析之深刻可與《局外人》《變形記》對讀。 4.俄文直譯,在細節上做到尊重原作、貼合原作風格。收錄譯后記,詳細介紹作品文化背景及作者創作歷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文學經典。 5。精裝小開本設計,收錄插畫師原創故事插圖,隨書附贈金句書簽。
伊萬·伊利奇之死 內容簡介
《伊萬·伊利奇之死》首次出版于1886 年,是俄國文學巨匠托爾斯泰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說講述了一位備受推崇的法院官員,本來過著平常無奇的生活,突然間得知自己患了重癥,即將面臨死亡,于是開始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故事。小說細致地表現了人在患重癥時直面死亡的心理狀態。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在世界文學目前影響深遠,其作品極具藝術表現力,代表作《伊萬·伊利奇之死》以白描的手法表現人類在面對死亡之時全部的精神活動,深入思索關于死亡的議題,引領每一個人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
伊萬·伊利奇之死 目錄
伊萬·伊利奇之死 節選
06
伊萬 · 伊利奇看得出他要死了,于是處于持續的絕望之中。
在內心深處,伊萬 · 伊利奇知道他要死了,但他不僅不習慣這一點,而且簡直不明白,無論如何都無法明白這一點。
他在基塞維特的邏輯書上學到的那個三段論的例子是:凱伊是人,人是必死的,因此凱伊是必死的。在他整個一生中都覺得這僅僅對凱伊來說是正確的,怎么都不是對他。有凱伊這么個人,泛泛的人,這就完全是公正的。但他不是凱伊,不是泛泛的人,而他從來都完全、完全特殊于任何其他存在的人。他是萬尼亞,有媽媽、爸爸,有米嘉和沃洛佳,有玩具、馬車夫,有保姆,然后又有卡堅卡,有童年、少年、青年的全部快樂、苦惱、欣喜。難道萬尼亞那樣喜愛的條紋皮球的那種氣味是為凱伊而有的?難道凱伊那樣吻過母親的手,母親絲綢衣裙褶皺是為了凱伊那樣沙沙作響?難道是他在法律專科學校因為小餡餅鬧事?難道凱伊那樣戀過愛?難道凱伊能那樣主持庭審?
可凱伊確實必死,他也會正確地死去。但對于我,萬尼亞,伊萬 · 伊利奇,連同我所有的感覺,思想――對我而言這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可能我應當死,這樣就過于可怕了。
這就是他的感覺。
“如果我會死,像凱伊那樣,那么我會知道這一點的,內在的聲音會對我說的,可我內心沒有任何類似的事情。我也好,我的所有朋友也好――我們全都明白,事情完全不像凱伊那樣。可現在這算什么!”他對自己說,“不可能。不可能,但就是這樣。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理解這個呢?”
他無法理解并竭力趕走這個想法,只當它是假造的,不正確的,病態的,用別的、正確的、健康的想法擠走它。但這個想法,不只是想法,還仿佛是現實,再次到來并停在他的面前。
他喚來其他的想法輪流替代這個想法的位置,希望在它們那里找到支持。他試圖回到原先的思路上去,它們先前曾為他遮擋過死亡的想法。但是――真奇怪――先前曾遮蔽了、隱藏了、消滅了死亡意識的一切,現在已經無法產生這種作用了。近來,伊萬 · 伊利奇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試圖恢復先前的、遮蔽死亡的感覺進程。他對自己說:“做公務吧,畢竟我靠它生活。”于是他就驅除任何疑慮,去法院;加入與同事們的談話,坐下,按照舊有的習慣心不在焉地,用若有所思的目光掃視一眼那些人,瘦削手臂撐在橡木圈椅的扶手上,就像平常那樣,向同事探著身子,推一推案卷,相互低語幾句,然后,猛然間抬起眼睛,坐直身子,講幾句人人熟知的話便開始審案。可是突然在半途中那肋部的疼痛使他全然不去注意案子的進展階段,便開始了自己吸血的罪案。伊萬 · 伊利奇傾聽著,驅除有關它的念頭,但它繼續自己那一套,它一來到就停在他的面前,看著他。他嚇得僵住,眼中的火熄滅了,于是他又開始問自己:“莫非只有它是真的?”同事和下屬們驚訝而又痛心地看到,他,那樣一位杰出、敏銳的法官,亂套了,弄出了差錯。他抖了抖身子,竭力回過神來,設法將庭審進行到底。返回家中,憂戚地意識到,他的法官事務無法照舊向他隱藏他想隱藏的事情;他也不能用法官事務擺脫它,而*糟糕的――就是它引起他的注意,并非要他做什么,而只是讓他看它,直視它的眼睛,看著它,什么也不做,無以言表地承受折磨。
于是,為了逃脫這種狀態,伊萬 · 伊利奇尋找別的幌子以求安慰。別的幌子也出現了,短時間內好像救了他,但馬上又變得與其說被毀壞了,不如說是透了光,好像它穿透了一切,任何東西都無法遮蔽它。
伊萬·伊利奇之死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
一八二八年,出生于俄國圖拉省克拉皮文縣,世襲伯爵。
一歲半喪母,九歲喪父,由姑媽帶到喀山撫養。
十六歲考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后退學回鄉,投身農奴制改革。
二十三歲時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
三十四歲結婚,與妻子前后共育有十三個孩子,其中五個孩子夭折。
一九一〇年十一月十日,八十二歲的托爾斯泰秘密離家出走途中患肺炎,十天后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車站。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