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9147
- 條形碼:9787559439147 ; 978-7-5594-3914-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本書特色
【圖書版次以實際收到為準】憂傷也是一種無言的反抗:你無法實現自己的追求,卻也不愿意與現實妥協。介于理想主義與網絡一代之間的年齡,讓我們有點尷尬。我們這代仍算年輕,現在判斷似乎為時過早。我越來越愿意為那一個美妙的段落而放棄整個秋日的下午,明知陽光與微風有多么撩人。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內容簡介
本書是許知遠早年的代表作,長銷近二十年。書里的篇章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館、北大校園的男生宿舍等地方寫下的讀書隨想和讀書筆記,充滿了年輕人對人類文明的向往,憧憬著融入偉大靈魂散發出的光輝,與此同時,他面對既豐富又單調的社會,一次次剖析自己的內心,確定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尋找自己的歷史坐標。書中表現出對個人獨特性的堅持,對封閉、自溺的小世界的警惕,對年輕一代頗有啟發。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目錄
十四年之后............i
十年之后............ii
五年之后............iv
自序:四十六年之后............vi
一條人文主義狗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 003
一條人文主義狗 ............ 009
沒有顏色的青春 ............ 013
荒原上的我們 ............ 018
男人快樂原則 ............ 022
生于七〇年代 ............ 027
優雅的愛情到哪里去了 ............ 031
曖昧的懷舊 ............ 035
砸爛背后的眼睛 ............ 038
谷騰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 ............ 042
窺探者的狂歡節 ............ 046
鏡子 ............ 050
林憶蓮的眼睛與徐志摩的鼻子 ............ 053
年輕正是天堂 ............ 058
瞬間與牛仔褲 ............ 061
文學青年 ............ 065
小職員們 ............ 067
舊日的“生活”結束了? ............ 072
抒情的陷阱 ............ 076
寫作的第三條道路 ............ 081
從代溝到世紀溝 ............ 086
公民德拉吉 ............ 090
兩個世界之間 ............ 100
燕園的記憶
我的師兄梁遇春 ............ 107
傍晚的陽光 ............ 110
午夜日記 ............ 113
那個冬天的午后 ............ 117
隨意的文化 ............ 121
拖鞋 ............ 124
小酒館 ............ 128
燕園的記憶 ............ 133
做個名士 ............ 159
噓聲 ............ 162
曬太陽 ............ 166
靈魂導游者 ............ 171
大二的一天 ............ 175
同居時代 ............ 182
蜻蜓點水 ............ 194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節選
卡薩諾瓦——浪蕩的精髓 由于不受羈絆,沒有固定的目標,不必瞻前顧后,
因而(卡薩諾瓦)可以特立獨行,其步調不必與凡夫俗子保持一致。
凡夫俗子身負道德包袱,帶有倫理目標,要受到社會責任的束縛……
——斯蒂芬·茨威格,《卡薩諾瓦》 我熱愛夜晚的北京三里屯,我讓自己淹沒于綽約的燈光、喧囂的人群,還有那些濃妝艷抹的姑娘中。這時候,我陷入了一種放松與焦慮交替的矛盾情感。我的欲望被這曖昧的光線與晃動的吊帶裙引誘出來,然而我缺乏付諸行動的勇氣。我的心靈已經承載了太多的謹慎與對未知的懼怕。即使我暫時放肆地想象了,與擦肩而過的某條讓人迷離的吊帶裙發生了某種令人又驚又喜的關聯,但很快的,一種隱隱的恐懼就會驅走那暫時的快樂,我擔心自己會進入吊帶裙所設置的圈套,擔心明天是否可以正常起床工作,擔心我充滿鮮花與光環的未來……我再一次面對誘惑退縮了。
我用理性與成熟來安慰自己。可是,這沒有效果。我再次怯懦地躲入卡薩諾瓦的世界,我要和這個18世紀的浪蕩子一起闖蕩歐洲,踏平那些姑娘與婦人的心。在同樣的夜晚,卡薩諾瓦出現在豪華的歌劇院之中,恬不知恥地宣稱自己是××勛爵,然后厚顏無恥地開始以流利的法語與意大利語炫耀自己一知半解的哲學與虛構的貴族王宮。無疑,他贏得了周圍貴族的好奇與尊敬,然后,便可以順利地進入社交圈,并易如反掌地選擇一位貴婦與他共度良宵。
后來的歷史學家與作家把這個出生于1725年、死于1798年的花花公子視作充斥于18世紀后半世紀的冒險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其流傳于世的14卷《我的生命史》中,我們看到一個試圖抓住生命中稍縱即逝的快樂的人,如何周旋于賭場、醇酒、美婦,怎樣被決斗、監獄與梅毒困頓,而*終又如何藐視這些成功與失敗,不斷讓自己再次投入生命的歡樂之中……青年茨威格曾經被卡薩諾瓦的著作激動,以一種矛盾情感將之描述為一位冒險家,因為他的野心是把世界當作輪盤賭;一位勇氣可嘉的人,他的一切決定都像是任意射出的槍彈,一時心血來潮,就想逃避單調的生活;一位雅致的二流哲學家,時常把賀拉斯掛在嘴邊,并與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通信;一位杰出的肉體情人,盡一切可能取悅每一個不管美丑的女人,并宣稱自己的快樂五分之四源于對方的快樂;一位徹底的人本主義者,“人的一生,幸福與否,走運與否,都只能享有一次,誰不熱愛生活,誰就不配生活”。
茨威格將卡薩諾瓦的純粹享樂主義趨向歸結于其缺乏任何規范與道德束縛,講得再徹底一些,這是一個毫無靈魂的家伙。在他神經豐富而發達的大腦中,沒有任何神圣的精神之地。卡薩諾瓦就像一片漂浮于世俗海洋的葉子,隨著波浪時上時下,卻永遠可以準確地把握住漂浮的快樂。
輕逸的力量,在閱讀了卡爾維諾的《未來文學千年備忘錄》之后,我終于理解了卡薩諾瓦的迷人所在。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認為,輕逸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有效的途徑,因為只有一個小說家具有輕逸的能力,才可能把任何日常世俗之物視作不可企及的探索。那么對于卡爾維諾來講,不管是在歌劇院中的趾高氣揚、牌局上的驚人狂熱,也不管是宮廷貴婦還是街頭賣花女郎一視同仁式的投入,都變成了一種對生命快樂的極致追求。在卡薩諾瓦眼中,快樂是沒有高雅與粗俗之分的,女人是沒有漂亮與丑陋區別的,而生命本身是沒有逆境與順境的不同的,他可以在一切情境中忘情地攫取到歡樂。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作者簡介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聯合創辦人,《東方歷史評論》主編,訪談節目《十三邀》主持人。代表作有《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新聞業的懷鄉病》《醒來》《一個游蕩者的世界》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