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時間中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294225
- 條形碼:9787544294225 ; 978-7-5442-942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間中的孩子 本書特色
成長是一種失去,失去童年的特權,失去沒有束縛的時間,失去無力感的同時也失去了完美無缺的安全感與自由。
寫給兒童心里那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寫給成年人心里那個遁入遺忘之鄉的兒童
成年人只是一種角色扮演,我們都是時間中的孩子。
獲英國惠特布萊德獎及法國費米娜獎
對《時間中的孩子》的記憶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去,它深刻、唯美而感人。只有伊恩·麥克尤恩能如此坦白地講述失去。——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
對我而言,《時間中的孩子》是轉折點,它對(英國)政治、道德、社會、喜劇以及其他可能的方面都有所涉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內省的。——伊恩·麥克尤恩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遺失一個自由、歡愉的“孩子”。不再心無旁騖地專注,不再毫無保留地愛,只帶著成人世界中的浮躁與疏離,在時間中或步履匆匆,或止步不前。
海報:
時間中的孩子 節選
斯蒂芬騰挪穿行,左右迂回,一路超越,其間一如往常地在無意識中留心孩子,留心五歲的小女孩。這不僅僅是一種習慣,畢竟習慣是能打破的。這是一種深沉的性情,是經歷鐫刻在性格上的形狀。主要目的也不是尋覓,雖然他曾癡癡地、長久地搜尋。兩年過去了,曾經的搜尋只余一絲殘跡;如今變成一種渴望,一種干巴巴的渴求。生物鐘一直在那兒,它那永不停歇的步伐顯得不偏不倚,他女兒也隨之成長起來,語匯不斷豐富,用詞變得復雜,體格也愈發強健,腳步更為堅定。這座鐘好似心臟一般強健,忠于一個無休止的假設句;她應該在畫畫,應該開始讀書了,應該要掉乳牙了。她應該是熟悉的,她的存在理所應當。仿佛不斷增生繁殖的種種事例會逐漸磨損這個假設句,擊垮這道脆弱的、幽暗不明的屏風,正是這面以時間和幾率織成的精美薄紗將他和女兒相隔而開;她現在放學回家了,很累,她換下的牙齒在枕頭底下,她正在找爸爸。
任何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男孩亦然)都能使她的形象變得有血有肉起來,仿佛她仍在他的身邊。無論是逛商店、路過操場還是在朋友家時,他都會無一例外地從其他孩子身上捕捉凱特的身影,也總能注意到他們身上緩慢的變化和逐漸習得的能力,感受到他們在時間中尚未開發的潛能,那本應屬于她的日日月月。凱特的成長變成時間本身的要義。她幻影般的成長,這揮之不去的悲痛的產物,不僅無法避免——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這座強勁有力的生物鐘——而且不可或缺。若是不去幻想她持續不息的存在,他就會失魂落魄,時間就會停止。他是一個隱身兒的父親。
時間中的孩子 相關資料
對《時間中的孩子》的記憶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去,它深刻、唯美而感人。只有伊恩·麥克尤恩能如此坦白地講述失去。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
(麥克尤恩的小說)猶如鋒利的刀片,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撫摸刀刃的過程,而且是用神經和情感去撫摸,然后發現自己的神經和情感上留下了長久的劃痕。
——余華
一部充滿危險性的小說,情節別出心裁,故事中充滿變故,但又很積極,并不感傷。有親子、夫妻之間多層次的復雜的愛。
——《紐約時報》
時間中的孩子 作者簡介
伊恩·麥克尤恩(IanMcEwan),英國作家。1948年生于英國漢普郡,孩童時期作為隨軍家屬在亞洲及北非生活。獲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東英吉利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75年開始出版文學作品,曾獲布克獎、毛姆獎等多項文學大獎,被譽為英國“國民作家”,作品常年雄踞圖書暢銷榜高位。1987年《時間中的孩子》問世,獲英國惠特布萊德獎及法國費米娜獎。
- 主題:
很好讀,過程中一直希望女兒可以找回來,當然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主人公看似維持著正常實則一團糟的生活,一步步慢慢走出來,到最后新生徹底拯救了他和妻子,夾雜著時局,政治以及好友的故事,非常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