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面具-中國國粹藝術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964686
- 條形碼:9787505964686 ; 978-7-5059-646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面具-中國國粹藝術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而又簡明地講述了面具產生及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隨文配圖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觀地闡述了面具由起源于遠古先民之生活需要,以至發展為娛樂及欣賞藝術的歷史過程,此書圖文并茂,既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讀物,又是具有相當藝術研究價值的專著。
趣味濃郁的經典故事,全面展現國粹藝術悠久亙長的發展軌跡。賞心悅目,生動反映光輝燦爛的國粹藝術圖片,立體凸顯中華五千年民族藝術的非凡成果。一部讓青年學子輕松愉快地走進國粹藝術大門的普及讀本。一部讓每個家庭了解國粹文化與營造藝術氛圍的首選圖書。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國粹藝術百科全書。
本書為“中國國粹藝術讀本”之一。本書全面而又簡明地講述了面具產生及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隨文配圖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觀地闡述了面具由起源于遠古先民之生活需要,以至發展為娛樂及欣賞藝術的歷史過程。
面具-中國國粹藝術讀本 目錄
一、萌芽篇(遠古-前21世紀)
1、面具的起源
(1)面具產生的年代
(2)孕育面具的因素
2、古代文獻有關遠古面具的記載
(1)《拾遺記》等書
(2)《山海經》
3、史前巖畫中的面具圖像
(1)內蒙古陰山巖畫
(2)云南滄源巖畫
(3)云南麻栗坡大王崖巖畫
(4)寧夏賀蘭山巖畫
(5)西藏日土任姆棟巖畫
(6)新疆呼圖壁康老二溝巖畫
4、遠古時期遺存的面具
(1)四川巫山縣出土的人面飾
(2)山東滕縣出土的人面飾
(3)甘肅永昌縣出土的人面飾
(4)陜西神木縣出土的人面飾
(5)浙江余杭縣出土的獸面飾
二、發展篇(前21世紀-前221年)
1、神秘的儺儀
(1)“儺”字的讀音和本義
(2)儺產生的時間
(3)儺產生的地點
(4)儺的本質和主要特征
(5)商周時期的儺禮
2、方相氏面具
(1)方相氏的身份
(2)方相氏面具的形制
(3)方相氏面具的原型
3、商周喪葬面具
(1)綴玉面罩
(2)鎮墓吞口
(3)人形面像
4、古蜀祭祀面具
(1)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士的面具
(2)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面具
三、成熟篇(前221年-960年)
1、儺儀的衍變
(1)宮廷儺的衍變
(2)民間儺的衍變
(3)儺儀面具的衍變
2、漢唐面具樂舞
(1)《總會仙倡》
(2)《曼延之戲》
(3)《東海黃公》
(4)《文康伎》
(5)《上云樂》
(6)《安樂》
(7)《獅子舞》
(8)《蘇摩遮》
(9)《踏謠娘》
3、蘭陵王面具
(1)中國樂舞《蘭陵王》的來廳
(2)日本舞樂《陵王》的淵源
(3)蘭陵王面具形制考
(4)陵王面具造型考
4、漢唐喪葬面具
(1)綴玉面罩
(2)麻質面罩
(3)黃金面罩
(4)綴金面罩
(5)鎮墓吞口
(6)人形面像
5、日本保存的中國系面具
(1)伎樂面
(2)舞樂面
(3)行道面
(4)追儺面
四、繁榮篇(960年-1949年)
1、從驅儺到儺戲
(1)宋代的宮廷儺和民間儺
(2)儺戲及儺戲面具
2、“羌姆”及“羌姆”面具
(1)“羌姆”的起源和傳播
(2)“羌姆”面具的制作和分類
3、藏戲及藏戲面具
(1)藏戲的形成和發展
(2)藏戲面具簡介
4、遼代喪葬面具
(1)銅質面罩
(2)銀質面罩
(3)金質面罩
五、當代篇(1949年至今)
1、當代的儺面具
(1)村社儺及其面具
(2)巫師儺及其面具
(3)軍儺及其面具
(4)亞儺戲及其面具
2、當代的藏面具
(1)著名寺廟“羌姆”選例
(2)藏戲“八大劇目”簡介
3、當代的樂舞民俗面具
(1)廣西融水苗族“芒蒿舞”及其面具
(2)廣西瑤族“度戒”及其面具
(3)四川白馬藏人“跳曹蓋”及其面具
(4)山西壽陽“耍鬼”及其面具
(5)流傳于全國各地的鎮宅吞口
面具-中國國粹藝術讀本 節選
《面具》全面而又簡明地講述了面具產生及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隨文配圖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觀地闡述了面具由起源于遠古先民之生活需要,以至發展為娛樂及欣賞藝術的歷史過程,此書圖文并茂,既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讀物,又是具有相當藝術研究價值的專著。趣味濃郁的經典故事,全面展現國粹藝術悠久亙長的發展軌跡。賞心悅目,生動反映光輝燦爛的國粹藝術圖片,立體凸顯中華五千年民族藝術的非凡成果。一部讓青年學子輕松愉快地走進國粹藝術大門的普及讀本。一部讓每個家庭了解國粹文化與營造藝術氛圍的首選圖書。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國粹藝術百科全書。 《面具》為“中國國粹藝術讀本”之一。《面具》全面而又簡明地講述了面具產生及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隨文配圖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觀地闡述了面具由起源于遠古先民之生活需要,以至發展為娛樂及欣賞藝術的歷史過程。
面具-中國國粹藝術讀本 相關資料
插圖:四、繁榮篇(960年-1949年)3.藏戲及藏戲面具藏戲指流傳于藏族地區的一種宗教面具戲,除了西藏之外,青海、甘肅、四川等省的藏族聚居地都有流傳。由于各地藏區歷史、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使藏戲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研究者將其分為6個劇種,即:德格戲、白面具戲、藍面具戲、昌都戲、安多戲、木雅戲和嘉戎戲。其中白面具藏戲最古老,藍面具藏戲最成熟。(1)藏戲的形成和發展西藏自古就是歌舞的海洋,早在公元前2世紀藏王德曉勒時代,歌舞便十分盛行;到丫7世紀至8世紀松贊干布和赤松德贊時代,民間歌舞百藝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史載在桑耶寺的落成典禮上,臣民們進行了“卓”、“魯”、“鮮”等娛樂活動。“卓”是鼓舞,表演者戴白山羊皮面具;“魯”是歌唱;“鮮”是類似啞劇的舞蹈。11世紀前后,西藏的歌舞、說唱、雜技等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藝術,初步具備了戲劇的因素。這一時期民間說唱藝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產生了像《格薩爾王傳》這樣的長篇英雄史詩。西藏民間說唱藝人的表演手段十分豐富,他們將說、念、吟、誦、唱、舞等結合起來,演說各種史詩、寓言、佛經故事和民間傳說,有的表演者還佩戴白山羊皮面具。這種以敘述故事為主的說唱藝術,對藏戲的產生無疑起過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濫觴于8世紀的寺院面具舞蹈“羌姆”,此時已日趨發展成熟。“羌姆”,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到過民間歌舞百藝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了民間的歌舞百藝。宗教藝術和世俗藝術的互相碰撞、滲透、融合,為藏戲的孕育、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4世紀前后,藏戲產生的條件已經具備。被西藏人民稱為“鐵橋喇嘛”的唐東杰布,對藏戲的產生起了助產的作用。唐東杰布生活于14世紀末至15世紀末,他是一個具有藝術才能的高僧,又是一個橋梁專家。他立志在西藏各條江河上修建橋梁,造福眾生,為了籌集經費,走遍雪山草地到處化緣;但經過三年努力,收效甚微。后來他發現信徒中有聰明美貌、能歌善舞的七姐妹,遂將她們召來組成戲班,自編自導演出以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的歌舞戲以募集修橋資金。人們把這種戲劇稱為“阿吉拉姆”,意為仙女大姐。這就是藏戲的雛形。藏戲的出現是西藏歷史、宗教、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唐東杰布個人所起的作用亦不容低估。為了紀念這位藏戲的開山祖師,藏戲演出場地都供有唐東杰布的畫像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本書全面而又簡明地講述了面具產生及發展演變的歷史,全書隨文配圖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觀地闡述了面具由起源于遠古先民之生活需要,以至發展為娛樂及欣賞藝術的歷史過程。
- >
朝聞道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