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后現代建筑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00134
- 條形碼:9787229000134 ; 978-7-229-0001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外后現代建筑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系統、簡潔地介紹了國外后現代建筑產生的時代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的方式,從國外后現代建筑概述說起,通過介紹后現代建筑“游戲手法”、空間與場所、后現代建筑與詩、后現代建筑與藝術哲學、后現代建筑的意義、解讀后現代建筑的語法規則及后現代建筑代表作品等,對后現代建筑做了全景式描繪。本書還重點向讀者介紹了幾位著名的后現代建筑師和他們的作品,書中附有大量后現代大師原生態草圖及精當分析,直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后現代大師們作品的生成過程。
國外后現代建筑 內容簡介
后現代主義是信息社會出現的一種知識狀態,是由一種全球性文化處境變化引起的游戲性規則的改變。20世紀初期方盒子風格逐漸占據了世界建筑設計的主流,后現代建筑由此產生。
本書從解構的角度分析了國外后現代建筑的游戲性手法、非理性、隱喻性、象征性特點,以及它在西方土壤中異化、游離、畸變并淪為一種焦灼的個體式的吶喊。由于后現代建筑與傳統的錯綜復雜,它首要的目的就是重新闡釋傳統,重返空缺的中心,因而,它更多呈現為一種拒絕、一種決裂、一種廢棄;在遠離建筑即為詩意的棲居的同時,對后現代建筑的閱讀本身帶來了語法規則的重構、居住的革命。
本書勾勒了一大批后現代建筑大師的美學身影,阿爾多·羅西、黑川紀章、柯布西耶、貝聿銘、磯崎新……
國外后現代建筑 目錄
**章 后現代建筑概述
第二章 后現代建筑的游戲性手法
第三章 空間與場所
第四章 閱讀中的詩學
第五章 非理性
第六章 后現代建筑與藝術哲學
第七章 后現代建筑的意義
第八章 作為一種手法的藝術
第九章 作為敘事的后現代建筑
第十章 作為人的象征
第十一章 圖像的神話
第十二章 后現代建筑的語法
第十三章 后現代建筑作品舉隅
結語 后現代建筑的表述困難
附錄 大師作品草圖集
國外后現代建筑 節選
**章 后現代建筑概述
現代主義之后有一股要求從現代主義甚至啟蒙主義以來的西方理性與邏輯中超脫出來的趨勢,尋找生命本來的感受,以反對現代主義邏輯傳統和大機器生產的理性(以一種超邏輯、反理性的思維方式代替現代主義非人的邏輯)。由于**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人懷疑理性和科學的局限性成為戰后的思維方式;為了在理論上站得住腳,他們又習用一些科學的、理性的、邏輯的術語,來表述自己超驗的肉體感受。后現代的理論家德里達、克里斯蒂娃、拉康或保·德曼莫不如此。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稱這種“狀態”為“后現代狀態”,是一種變化的“文化處境”,一種尋找和爭取“合法化”的游戲規則,甚至是一種政治性工具、一種意識形態、一種發明家的“誤構”(讓·弗朗索瓦·利奧塔著《后現代狀態——關于知識的報告》,車槿山譯,三聯書店1997版,第43頁)。所以,“后現代狀態”是信息化社會中的知識。
后現代大致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信息社會和“信息學霸權”帶來的某種必然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后現代豐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反撥(也是一種延伸與畸變),足信息社會、新技術革命帶來的人的精神和感覺的變化。
后現代帶有“超驗”與“偶然”的性質,這種性質是對現代主義與理性邏輯的反叛,是一種不可測定的、隨機的、偶然的,隱喻了“身體”(一種非理性的人)的命運感和不可知性,并演變成圖版上(甚至拒絕圖版)的啟發式創造力(裝置與行為、身體的移動等)。這種反叛和啟發式創造力我們均可在本書所提供的建筑形式上看到。為了便于區別,本書將提供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勒·柯布西耶、賴特、密斯·凡·德·羅等的作品)與后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品進行比較。
現代主義產生于**、二、三次產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中產階級大機器生產,以大、高、巨型、超級的鋼鐵、玻璃、機器、混凝土為物質材料和媒介(見圖12、圖13、圖14、圖15);而后現代主義則出現于“第三次浪潮”、“第四次產業革命”、“信息革命”、“科技社會”。圖像的文化與物質的媒介、大眾傳媒與光、聲、電的快餐文化的平面化傾向,似乎預示一種文化的“深度”危機時代的到來,夸張的形式讓我們感受到扭曲與變形,一種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碎片、零散的感覺,這一點我們將在建筑圖像中,尤其住李伯斯金、屈米、哈迪德的作品中直觀看到。……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