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DD羅翔作品集 法治的細節+圓圈正義(全2冊)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876218
- 條形碼:9787511876218 ; 978-7-5118-762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作者近二十年關于中國思想史的思考。上卷從先秦諸子,至漢代思想,至魏晉玄學,再至宋明理學,至清代思想;下卷從晚清、民國直至“”結束。本書是作者近年來集中心力整理的一部重量級作品。自《觀念史研究》后,本書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位作者在國內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該書系統梳理了中國思想史的演變,以觀念史研究的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國思想史變遷背后的歷史邏輯,環環相扣,有極強的說服力。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目錄
**講先秦諸子及中國文化的超越突破
導言:中國文化的精神
1.1道德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
道德是什么?何為正當性?
以家庭、家族為中心的等級秩序的道德化
以道德為終極關懷
1.2孔子和中國文化的超越突破
什么是超越突破?
《論語》的觀念結構
先秦儒學:從孔子到孟子、荀子
1.3諸子百家
道家:對儒家價值的全盤否定
名家和法家
楊朱和墨家為什么消亡
1.4軸心文明的四種超越突破基本形態
實現文化超越突破的兩個關鍵要素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印度解脫宗教
古希臘認知理性
中國文化的超越視野
第二講中國文化大傳統的形成
——漢代思想和中國傳統社會的結構
導言:文化和社會的互相塑造
2.1儒學和社會互動:“家”、“國”同構體的形成
缺乏正當性的政權:大秦帝國
為什么獨尊儒術?
“家”、“國”同構與“國家”
大一統、王法和文官制
2.2儒學群經的起源:結構和功能
儒家經典: 從五經到十三經
《禮記》的意義
《春秋》和微言大義
《周易》及其功能
兩漢的黃老之學、《淮南子》、揚雄與王充
2.3道德意識形態和社會耦合:中國傳統社會的結構
社會整合的三個層次
國家和天下
獨特的市場經濟
2.4王朝循環和中國政治文化的連續性
社會結構穩態及變化
超穩定系統結構與韋伯命題
大歷史觀:軸心文明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講魏晉玄學與常識理性的形成
——中國文化**次受外來沖擊
導言:為什么要討論魏晉玄學?
3.1外來沖擊和宇宙論儒學的不可欲
應然無限擴張的后果
天災對宇宙論儒學的沖擊
半牧半農民族南遷及大一統帝國的分裂
3.2家國同構機制受到干擾及魏晉玄學
九品官人法和門閥政治
儒學的家學化和“玄禮雙修”
什么是道德價值逆反
道家的支解:修身指向否定儒學的價值
越名教而任自然
對無、無為的追求:親和佛教與道教興起
3.3常識理性:中國道德意識形態后設層面的形成
什么是常識理性?
從無為到無:道德的形而上學基礎
從“貴有論”到“獨化”和“玄冥之境”
3.4常識理性和中國藝術的精神
自然合理的雙重后果
中國藝術精神的本質
“畫山水”觀念的起源
傳神論的起源
終極關懷的變化對文化融合的意義
第四講佛學和中國式佛教
導言:為什么要討論佛學和佛教?
4.1佛教的基本思想
印度解脫宗教的結構
早期佛學基本教義:《阿含經》
十二因緣
解脫之道與“三法印”
怎樣理解輪回?
4.2大乘佛學
個人解脫還是普度眾生?
何為“如來”?
大乘**階段中觀:“八不中道”
從般若空宗到唯識論的“妙有”
唯識論與“八識”
大乘佛教兩階段與真常之教
4.3佛教進入中國的三個階段
格義階段:選擇性吸收
學習階段:佛經大翻譯運動
重構階段:中國心性論佛教
天臺宗、華嚴宗、凈土宗
4.4中國式佛教與社會的互動
禪宗:心性論佛學的*終形態
“一心”的呈現: 心性論佛學的結構及其對儒學的沖擊
隋唐帝國興起與秦漢的類似性
常識理性對禪宗的改造
佛教和東亞社會之間的雙向塑造
第五講宋明理學與**次文化融合
導言:宋明理學在儒學中的定位
5.1隋唐到五代:儒學與佛、道教的沖突及融合
唐代的政治思想及儒學面臨的問題
韓愈、李翱對重建儒學心性論的貢獻
分裂的五代與山水畫的崛起
常識理性對儒學的重構
5.2程朱理學的創建
周敦頤:太極圖說和圣人可學
張載、程顥和程頤:氣論、《定性書》、“性即理”
朱熹體系的形成
《近思錄》:理學修身結構之呈現
四書五經的形成
5.3**次文化融合的完成及理學的分系
心學和理學的對歭
“窮理”還是“致良知”?
“天泉證道”和“滿街是圣人”
狂禪和明末思想大解放
宋明理學的分系
分系的理論意義
5.4宋明理學的世界影響:對東亞社會的塑造
中國傳統社會家國同構體的成熟
程朱理學在朝鮮
朱子學和日本江戶時代
第六講清代思想與中國近代傳統
導言:為什么要研究清代思想?
6.1明末清初民間思潮的大轉向
士人的亡天下之痛
理學境界層面的粉碎
以禮代理、經世致用、考據和格致
6.2新修身模式的結構和意義
代表人物:顧炎武、顏元、李二曲
考據學及其分化
格致之學和中國科學主義的源頭
6.3氣論哲學對儒學的重構:中國近代傳統
氣論哲學的破與立
王船山的氣論:唯物論和進步觀的起源
《黃書》和漢族民族主義
劉宗周的氣論心學:慎獨和狠批私字一閃念
黃宗羲的氣論:《明儒學案》和《明夷待訪錄》
紳士公共空間的本土源頭
戴震的常識具體主義,揭示“以理殺人”的邏輯
醒得太早的人:中國式自由主義的原型
6.4清代思想演化的大趨勢
深層結構的支配性
清代官方哲學的僵化
推動思潮變化的兩種動力
波瀾壯闊的近現代來臨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圖表索引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作者簡介
金觀濤,現任臺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名譽研究員
劉青峰,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前任主編
二人在“文革”中期由北京大學畢業后,曾在鄭州大學任教; 1978年到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社任編輯工作,同時從事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研究;1980年代創辦《走向未來》叢書,從事民間文化事業;198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后到臺灣政治大學任教。
二人長期合作學術研究,合著的主要代表作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