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戴震、章學誠與荀子思想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1380
- 條形碼:9787520311380 ; 978-7-5203-113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戴震、章學誠與荀子思想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戴震與章學誠是乾嘉新思想的兩座高峰。戴震由經學考證而入,章學誠依文史校讎而行,二人治學途轍不同,但都有明道濟世的義理追求,關注共同的思想問題,有著某些一致的思想取向。戴學與章學的關系當然可以從多方面來考察,本書選取的是與荀子的思想關系這個視角,試圖以此對戴震、章學誠及戴震后學焦循、凌廷堪和阮元等人的思想做一透視,以顯見戴學與章學在繼承和改造荀子思想上面的一致而有別的關系,亦以從中觀察以戴震與章學誠等人為代表的乾嘉新義理學的一般特征。通過考察,本書認為:乾嘉時期戴震、章學誠、焦循、凌廷堪和阮元等人的思想普遍地具有鮮明的荀學性格,與荀子的思想理路頗為一致。他們雖然對于荀子思想承接和發展的面向不同,但就總體而言均不失為從其自身時代和理論的立場對于荀子思想的重要推進和改造。從這一繼承與發展之中,乾嘉學者整合先秦儒學尤其是荀子思想的理論資源來重構自身新的義理體系的努力得以具體地展示出來,其背后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思想自身的早期現代轉化歷程亦可清晰顯見。乾嘉學者的這一努力及其貢獻是值得贊揚的,其中具有的豐富內容和經驗更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和闡發。
戴震、章學誠與荀子思想關系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緣起與旨趣——由汪中的論述說起
二 研究范圍與寫作目標
三 研究方法
**章 戴震與荀子思想關系
**節 戴震道論對于荀子天論之繼承、深化與轉換
一 客觀實在及其結構:“道”與“天”
二 變化及其理則:“生生而條理”與“天行有常”
三 理則之本質:“分理”與“統類”
第二節 戴震性善論對于荀子心性論之批評與綜合
一 人性之內容:“血氣、心知”的一本論與“性”“心”分言
二 性善之證成:戴震的性善論與荀子潛藏的性善觀
第三節 禮義與功夫:戴震對于荀子道德論的批評與吸收
一 禮義觀:“歸于必然適完其自然”與“養人之欲,給人之求”
二 功夫論:“學以去蔽”“恕以去私”與“重學崇禮”
第二章 章學誠與荀子思想關系
**節 章學誠關于荀子思想學術的一般評論
一 荀子思想的新詮與重估
二 文史校讎學中的荀子學術研究
第二節 倫理、政治秩序的起源與性質:章學誠對于荀子禮論的吸收與深化
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章學誠道論的基本內容
二 章學誠論倫理、政治秩序的起源、性質與荀子禮論之關聯
第三節 圣人的地位和經典的性質:章學誠對于荀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一 問題的來源:戴震“通經明道”的挑戰
二 章學誠論圣人的地位與經典的性質:“六經皆史”與“文史不在道外”
三 章學誠對于圣人地位的理解與荀子論圣王之異同
第三章 戴震后學與荀子思想關系
**節 焦循與荀子思想的比較
一 天道觀:“道”“理”新解
二 人性論:“能知故善”“能移則可以為善”與“化性起偽”
三 禮義觀:“一貫忠恕”與“明分使群”
四 功夫論:“絜矩”“改過”與“禮義積偽”
五 歷史意識:“時行變通”與“體常盡變”
第二節 人性與禮義:凌廷堪對于荀子思想的發展
一 凌廷堪的人性論:“好惡二端”和“五常之德”
二 凌廷堪的禮義觀:“節性”“復性”和“以禮代理”
第三節 性論與群學:阮元與荀子精神的相續
一 阮元論“性”
二 阮元論“仁”
結語
附錄
一 戴震與荀子之思想關系研究綜述
二 章學誠與荀子之思想關系研究綜述
三 戴震后學與荀子之思想關系研究綜述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二 研究專書
三 學位論文
四 期刊、會議論文
后記
戴震、章學誠與荀子思想關系研究 作者簡介
鄧國宏,男,1984年2月生,湖北省黃梅縣人。2013年12月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哲學,荀子哲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