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人生 本書特色
樹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o伯倫,《沙與沫》
一根尼龍繩連接了我與樹木的靈魂,劃過叢林中一道蘊藏的斑斕與神圣。
十章精彩紛呈的述說,十則闖入異境的奇談。
一個攀樹人穿梭在枝丫間,講給全世界的迷人故事。
·英國——**次體驗在巨樹樹枝上行走,開啟了攀樹的序章,承載了不朽的記憶
·剛果——埃博拉病毒席卷剛果之前,為首批馴化的大猩猩族群攝下了珍貴的留影
·哥斯達黎加——與大衛·愛登堡合作,20秒雨林鏡頭的背后是10天的辛苦準備
·澳大利亞——須臾與永恒共存,驚嘆于澳大利亞山火肆虐后的自然生命循環系統
·印尼——走近神秘而又恐怖的科羅威部落,體驗現代文明與原始叢林文化的沖擊
……
樹上人生 內容簡介
樹木常被人們用來度量逝去的年月,是時間長河平凡而偉大的象征,人們會將自己的記憶投射到樹的身上。本書就介紹了以攀樹為生的野外攝影師的叢林奇遇。
作者詹姆斯是與BBC自然歷史部門和《國家地理》合作的野生動植物攝影師。他經常流連于世界各地的叢林深處,經歷無數尋路與攀爬,只為記錄眼前每分每秒流逝的光景:無花果樹成熟后引來紅毛猩猩摘食、大猩猩在晨曦中閃閃發亮的寬闊脊背、巴西栗橘子瓣一樣誘人的果莢、角雕媽媽無限溫柔地喂食雛鳥……然而美好背后也不乏正面遭遇碩大的成年公象、被膚蠅產卵皮下而瘧疾發作、蜂群狂涌而來又窮追不舍等危機時刻。盡管如此,詹姆斯仍迷戀于樹木幫他擺脫現代社會的自然庇護感,遠離紛擾,重新呼吸、思考,并從中恢復。
精彩紛呈的述說,闖入異境的奇談,書中十個篇章好似十集紀錄片。一個攀樹人穿梭在枝丫間,把迷人的故事說給全世界聆聽。
樹上人生 目錄
**章 尋訪巨人“歌利亞”——英格蘭 / 1
第二章 雨霧中的“雷霆”——婆羅洲 / 19
第三章 永懷大猩猩“阿波羅”——剛果 / 41
第四章 “生命之樹”上的空中王國——哥斯達黎加 / 69
第五章 巴西栗寶藏的故事——秘魯 / 87
第六章 “怒吼梅格”的寂滅重生——澳大利亞 / 107
第七章 巴花樹屋建造記——加蓬 / 129
第八章 鐵木與科羅威戰士——印尼巴布亞省 / 151
第九章 守衛“堡壘”的兇悍角雕——委內瑞拉 / 171
第十章 自然復育的北非雪松——摩洛哥 / 195
后記 / 211
致謝 / 221
樹上人生 節選
第二天早上4:30,我醒了。我又躺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等著天破曉后,拿上一個大杯茶,走到潟湖邊觀看太陽從薄霧中升起。我感覺關節僵硬,渾身疼痛,但毒性已經散去,我的頭腦也清醒了。
這么急著回到森林,還要重新套上攀登安全帶,我可不是瘋了,畢竟我們只剩下兩天時間來重新找到一棵合適的樹。
和約瑟夫偷偷潛回去,從那棵硬鐵木上解下我的繩子,那感覺就像某種心理療法,重現一次過去的情感創傷或一個犯罪現場,但我覺得這對我很有好處。我沒看到一只活的蜜蜂,也沒聽到一絲嗡嗡聲,但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那片領地一定非常忙碌。我看到我的安全帶依然系在繩上,松松垮垮地掛在樹底下。螞蟻爬在上面,正忙著采食為保衛巢穴而獻身的蜷曲的蜜蜂尸體。我*后看一眼這棵原本非常完美的樹,回頭走入森林,繼續搜尋。
幸運地,兩個小時后,我們站到另一棵有望入選的樹下。它也長在潟湖岸邊。約瑟夫用砍刀的平面拍拍樹底部,說“巴花(Ebana)”。我用蹩腳的法語問巴花木是不是一種結實的好木材。他臉上笑開了花:“Oui, oui, il est bon bois. Tres fort. Pas de probleme.(對,對,它木質很好,很結實,沒問題。)”
約瑟夫是當地塞泰卡馬村(Sette Cama)村長的兒子。他身高和我一樣,但肩寬背闊,有一種很奇怪的幽默感。**次見到他時,我們去潟湖游泳。他鉆到黑水下,抓住我的腿往水下拖,然后看著我滿臉嚇壞的表情笑得喘不上氣來。接著,他非常嚴肅地警告,說這里可能會看到巨大的鱷魚。那時我們正在離岸100米遠處踩著水。我們還在岸上的時候,他沒把這個事實告訴我,我完全弄不懂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但在他看來,這顯然非常有趣。我立即就喜歡上他了。
雖然同樣生在潟湖邊,但矗立在我和約瑟夫面前的這棵樹與前一天那棵硬鐵木真有天壤之別。那棵“蜜蜂樹”外形龐大,而這棵似乎優雅到近乎纖弱。它的樹皮是稍有紋理的斑駁灰色,摸上去感覺像舊砂紙磨損的表面。它經常被大象用作蹭癢的柱子,樹干上糊著一層層泥巴——其中一些依然還濕著,顏色灰暗。它在離地15 英尺處分成三根枝干,每根繼續分叉為多股樹枝。上層樹冠——在我們頭頂100 英尺的清風中輕輕搖擺——本身就是一片濃密的森林??傮w上,這棵樹讓我想起一棵修過枝的山毛櫸——我在英國的新森林里非常熟悉的一種樹。我用望遠鏡仔細查看樹身,沒看到任何空洞或損傷,因此我射上一根引繩來搭好我的攀登繩。殘留在安全帶上的微弱蜂毒氣味讓我的心臟仍悸動不安,因此我深吸一口氣,努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上。
我把攀登繩系在樹中間,順著它穿過樹的中央向上爬。高過主干后,我就來到了一條漂亮的由許多枝干構成的開闊柱廊上。隨著我越爬越高,這些枝干也越分越多,越長越細。我蕩過樹中央的上空,抓住樹冠另一面的一根樹枝。它在我的體重下彎曲、繃緊,接著我松手蕩開,它又彈回去,輕輕敲擊著鄰近的枝干。接近樹頂時,我透過枝條看到了誘人的潟湖景色。我的繩子已用到盡頭,但上方依然還有20英尺的樹冠空間,因此我換到攀登輔繩上,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高度上,樹冠約有50英尺寬,許多枝干像回廊的柱子般從我右邊伸出去,轉了一圈又從左邊回來了。下方離得很遠的潟湖,我看得一清二楚。水面在非洲白熱的陽光下如鉆石般閃閃發亮,但在綠瑩瑩的樹冠上,空氣柔和而涼爽。逃開下層矮生植被的腐爛氣息,我聞到了清新海風吹來的鹽味。樹隨著每一縷清風輕輕搖動,每根枝干搖擺的圈子越來越大,直到彼此不好意思地輕輕撞到一處,就像在舞池里旋轉的人們。我回頭望向下方80英尺的主干,無數枝干在那里慢慢起伏波動,就像巨型章魚或??挠|手。我閉上眼睛,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在身邊起起落落。隨著這芳香的空氣吹干了我的汗水,我知道我們終于找到了可以建造樹屋的樹。 兩天后,我和詹姆斯回英國做準備。十天后,我帶著幾箱工具和一大堆攀登裝備回到加蓬。詹姆斯留下在英國完成劇本寫作,這次陪我來的是英國攀樹同行尼克。他對樹了如指掌,清楚木材的門道。我們將一起建造樹屋。我不在的時候,約瑟夫已經開始在他的村子招募一隊數量不多但相當可靠的幫手,圣誕節前,我們有三周時間來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時間不多,同時我的樹屋設計要求相當高,但只要訂購的木材送到,我們盡可放手開工。
但木材沒到。我們是從甘巴(Gamba)的一家小木行買的木頭。甘巴位于四小時船程外的潟湖另一面,是*近的一個稱得上鎮子的地方。木行老板已經幾天沒露面,似乎從地球表面消失了。我們的日程排得很緊,總共只有22天時間將樹屋蓋起來。沒有任何消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越來越焦躁不安。我安慰自己,情況會好轉,這只是一時的耽擱,一切都會好起來。然而,中非經常無情地嘲弄*精心制訂的計劃。六天后,我的樂觀看起來至少是日益離題萬里。就算木材明天就到,我們也只剩兩周時間用來蓋屋子。我們越來越沮喪,我和尼克決定沿著海灘跑跑步,再下海游游泳,只為了離開營地,在兩人都發瘋前燒掉點能量。我們就像兩個游客,抓起毛巾和拖鞋,走向荒無一人的海岸。
白色的沙灘微微彎成一道長弧,從我們身邊延展開去,消失在北方天邊低懸的浪花迷霧中。海浪卷上海灘,慢慢破裂成一長串永不消失的巨大碎浪。不知枯死了多久的樹木被太陽烤干,如恐龍化石般半埋在沙里。我們的右邊就是那片森林,一道高聳的植物厚墻。間或一棵樹傾身向前,越過漲潮*高點,但樹檐下黑漆漆的,不管我眼睛怎么瞇起來,也沒法從這些樹下的陰暗中看過去。
我在一根倒下的木頭上放下毛巾,踱到樹木前小便。正在短褲上摸索的時候,我瞄到樹林間有動靜。我抬起頭,看到前面叢林濃密的枝葉正被一個快速移動的大家伙推倒。幾秒鐘后,一頭巨大的公象突然露出身軀,直接向我沖來。它張著巨大的黑色耳朵,憤怒地卷著長鼻子,但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它的牙:6英尺長的象牙以嚇人的速度沖過來。也許它是虛張聲勢,但它的樣子顯然是來真的。沒有警告,沒有怒吼,只有可怕而無聲的意圖,伴著它5噸的身軀,如過草叢般穿過樹干和灌木奮力前進時枝葉不祥的巨響?,F在,它離我只有5英尺,而且距離還在飛速地拉近。我轉過身,一邊提起短褲,一邊光著腳拼了命地沿海灘跑開。走過尼克時,我拍拍他的背,對他喊道:“大象!快跑!”他愣了一瞬間,搞清發生了什么事,立即全速跑向水邊,在我旁邊扎入海浪。
公象一直追到水邊。它緊跟在我們身后,但海灘在這里陡峭地傾斜著。它在20英尺外的沙灘上停下,對著我們怒吼,聲音震耳欲聾,甚至蓋過了海浪聲。一陣震撼人心的野性的怒吼,即使站在齊腰深的泡沫翻涌的水里,我依然感覺到胸腔在震動。當它揚起鼻子吼叫時,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張開的粉紅色嘴巴。它猛地揮起鼻子,顯出一副憤怒而無奈的神情,接著低下頭,張開被荊棘刺得傷痕累累的大耳朵,那架勢似乎要直接沖進海里。我們在波浪里繼續后退,它只得對著我們踢起一大片沙子。我們的存在讓它義憤填膺,暴怒如雷。但從它站著左右甩動碩大頭顱的樣子上,我也看出了一絲孩子氣的驕傲。一股強勁的離岸流開始推著我們沿與海灘平行的方向漂過水面。公象趾高氣揚地走在我們旁邊,偶爾側頭瞟我們一眼,身體語言透露著得意和滿足。它顯然清楚地表明了這是它的地盤。跟了我們一會兒后,它漫步回到樹林,留下我們連趟帶游地返回營地。我哭笑不得地覺得我們到底也算跑過步、游過泳了。
樹上人生 作者簡介
詹姆斯·奧爾德雷德,英國紀錄片攝影師,擅長自然歷史和高空拍攝。
詹姆斯經過BBC自然歷史部門的內部培訓,在過去的25年里為包括國家地理、探索頻道和網飛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客戶拍攝電影。詹姆斯有幸參與了許多廣受好評的作品的拍攝,包括與“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合作的項目,并因攝影作品獲得了艾美獎、皇家電視學會獎(RTS)和金三角國際攝影巡回賽獎項(GTC),還多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
朱鴻飛,曾有13年船舶駕駛工作經歷。另有譯著《銀鹽時代:與偉大攝影師相遇》《生存心理》《戰艦圖文史》《刀鑒》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