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知道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4853
- 條形碼:9787520714853 ; 978-7-5207-1485-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道中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愛好者及廣大讀者陜西廣播電視臺通過陜西衛(wèi)視、陜西新聞綜合頻道、陜西交通廣播、網絡平臺的強強聯(lián)合以及多渠道傳播的方式,力求讓《知道中國》成為全國知名文化學者解剖歷史切片、博古論今、瞻望未來的大眾平臺。
如今是融合傳播的時代,為了實現(xiàn)立體傳播格局,陜西廣播電視臺通過調動全臺力量,打造多種形式、多個終端推廣和傳播《知道中國》。
《知道中國》節(jié)目組不僅策劃了電視節(jié)目、網絡視頻、圖書、線下公開課等系列產品,將陸續(xù)推出,并將翻譯外語產品,在境外推出。
知道中國 內容簡介
《知道中國》采用演講公開課形式,邀請邀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3 位文史領域**專家學者,選取中國文化資源中影響、輻射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的核心題目,如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從周禮的內涵剖析中國傳統(tǒng)禮文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講述唐史貞觀之治的社會治理結構;西北大學教授段清波還原秦始皇帝的大國理想等。通過周秦漢唐人文歷史的演變?yōu)榍腥朦c,講述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習俗的形成與發(fā)展,探究中華文明青年時代的成長密碼,文史名家公開解剖生動的歷史切片,感知文化的溫度,展望未來的格局。
知道中國 目錄
**章 黃帝與黃帝祭祀(張茂澤)
第二章 4000年前的“皇城”( 孫周勇)
第三章 周公的以德治國(彭林)
第四章 周孔之道-宗周禮樂文明與儒學淵源(韓星)
第五章 秦始皇“臥室”的秘密(段清波)
第六章 秦始皇的天下-一一秦始皇陵暗藏玄機(張衛(wèi)星)
第七章 你“真的”了解漢王朝嗎?(徐衛(wèi)民)
第八章 尋找大月氏-一張騫出使西域的真正原因(王建新)
第九章 長安城的前半生(于賡哲)
第十章 十朝都會一城中(劉瑞)
第十一章 談貞觀之治-一魏征位高權重卻“一貧如洗”?(孟憲實)
第十二章 佛光下的唐文明(孫英剛)
第十三章 千年不變色的唐三彩(尹夏清)
知道中國 節(jié)選
黃帝與黃帝祭祀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在這塊土地上,有厚重的中華文明積存,比如藍田人,大理人,半坡人。甚至有人說,陜西文化資源豐富,在陜西地上隨便一挖,下面有可能就是文物。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志。”怎么理解這句話呢?有三個說法: **個說法,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祖;第二個說法,黃帝是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中華文明的始祖、祖先是黃帝;第三個說法,黃帝是華夏旗幟,是能把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我們在特定時間會祭祖,那么個人祭祖和祭黃帝有什么關系?其實從我們祭自己的祖先,發(fā)展到祭拜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一一黃帝,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祭祖作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里面的重要內容,這個傳統(tǒng)內容和西方相比,更具有人文的、理性的信念。
黃帝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志,他是真實存在的人還是一個神話人物?有傳說是黃帝發(fā)明了車、船、鼎,鼎筑好后就飛升上天了。天上有一條龍飛過來,它的龍須很長,垂到鼎上來了。龍和黃帝說,你對中華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現(xiàn)在上天要把你接走。 黃帝就上了龍背,周圍人一看,也想跟著爬上去,這時龍身體抖了一下,把其他人都抖下來了,只帶著黃帝上天了。
這聽起來像是個神話,但具有雙重性,它有一定的客觀事實基礎,也有一種感情和寄托在里面。關于黃帝的記載*早在《國語》,說炎帝、黃帝是兄弟倆,但是一個姓姜,一個姓姬。后來司馬遷根據(jù)這個材料,再加上自己調查的材料,合起來寫了《史記》的開篇“黃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寫他娶了嫘祖,生了25個兒子,其中有14個兒子得了姓氏。這個姓氏和現(xiàn)在的不一樣,古人要是有一個部族,姓氏就能傳下來,如果沒有,就傳不下來。司馬遷是**個把黃帝作為客觀存在的人記錄下來,將黃帝作為中華文明的開端,體現(xiàn)了司馬遷本人對歷史的見識。 但是司馬遷為什么敢把黃帝作為歷史事實來寫?西漢時說的五帝和司馬遷寫的五帝完全不同。司馬遷所說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帝;西漢說的五帝,是東西南北中這五帝。中是土,就是黃帝。東是木,是青色,是青帝。南方是赤帝,西方是白帝,北方是黑帝。司馬遷說《尚書》里面沒有講黃帝,只講堯、舜、禹。孔子、孟子、荀子也都不講黃帝,莊子、管子雖談黃
帝,但可信度不高。司馬遷親自去調查,因為黃帝是在涿鹿和蚩尤打仗,史稱涿鹿之戰(zhàn),所以他到涿鹿這個地方考察,東邊到海邊,南邊到江淮,司馬遷訪問各個地方的人,他發(fā)現(xiàn)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方言也不一樣,但是他們都說自己是黃帝的后代,再比對文獻,能對上的部分很多。而且黃帝作為共同祖先,適應了漢代大一統(tǒng)多民族國家的需要。所以經過多方考察,司馬遷認為黃帝不是虛構的,他才敢把黃帝正式寫下來。
知道中國 作者簡介
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編
十三位作者介紹分別如下:
孫周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員。
張衛(wèi)星,陜西省四個一批人才,陜西省特支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館員。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考古部副主任、考古工作主任,現(xiàn)任科研規(guī)劃部主任、秦文明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尹夏清,西北大學藝術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教授。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孫英剛,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佛教史研究》主編。
段清波(已故)。生前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院長。
彭林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6國學網禮樂高級顧問 。
于賡哲,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徐衛(wèi)民,先后在渭南教育學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工作,現(xiàn)在文化遺產學院任教。
張茂澤,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
劉瑞,復旦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所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隊長,漢唐研究室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考古學會建筑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王建新,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