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妖bbbbbxxxxxhd,国产绿帽绿奴一区二区,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鲁鲁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站,www.55se.com,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作者:金雁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4-01
開本: 其他 頁數: 312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7.1(6.4折) 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版權信息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本書特色

個人的歷史記述,無論口述史、回憶錄,反映的也是一個時代的歷史。可以說,個體的歷史是對宏觀歷史的詮釋和補充,提供了具象化與多樣性,甚至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發聲。個人回憶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隨著時間的發展愈發顯示出這種意義。 與作者金雁出版過的學術著作不同,本書是以文學手法寫作的回憶散文。在書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童年和青年的經歷,也生動刻畫出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與平凡大眾的生存狀態;既可以看到作者個人的成長故事與貫穿其中的所思所感,又因為今天站在過往的彼岸,故而可以沉淀歷史的塵埃,呈現出真實的時代圖景。 “六九屆初中生”“上山下鄉”“工農兵學員”“恢復高考”,這是一代人共同的人生印記。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它們不該是被丟棄在記憶角落的蒼白舊事。在本書當中,可以看到歷史名詞背后有著鮮活的人與事,通過作者的敘述,他們依然像當年那樣真切,令每一個閱讀者感同身受。平凡的人物因此得到紀念。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名歷史學者金雁的散文集,既是個人生活記憶,也是對一段歷史時期的記錄。書中主要回顧了20世紀60—70年代,即作者的童年和青春階段。通過翔實生動的文字,作者回憶了擅長持家且頭腦清明的姥姥;伴隨著饑餓和干旱環境的童年生活;被打落社會底層而早早承擔起生活重擔的經歷;從知青插隊到就業“供銷社”的謀生歲月;恢復高考后考取研究生的一段拼搏過程;等等。字里行間充滿令人唏噓的故事、果敢頑強的人生態度,以及獨立深刻的反思。同時收入了一些回憶成家后與秦暉共同生活的文章,幽默戲謔,趣味盎然;以及訪問東歐的一段獨特經歷與見聞。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目錄

自序:沉淀在記憶中的片段??/ 001


我姥姥??/ 001

我的1960年??/ 025

“黑幫子女”的下放生活??/ 042

“鐵道游擊隊式”串聯??/ 063

“唯成分論”年代的經歷??/ 076

插隊的日子??/ 091

水的故事??/ 103

穿衣的故事??/ 113

供銷春秋??/ 127

“五朵金花”的命運??/ 151

“黃埔一期”考研記??/ 182

“魅力導師”趙儷生??/ 198

“秦老爹”記趣??/ 213

“秦老爹”在農村過大年??/ 249

自行車的故事??/ 258

東歐見聞??/ 270


展開全部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節選

我的1960年 關于1960年,歷史學家已有大量的權威性論著,但我想每個個體都有自己不同的體驗。“我的1960年”就是從一個六歲的城里兒童的視角折射出當時時代的背景。其實關于1960年的很多記憶我都已經模糊,但好在父親的日記比較完整,可以幫助我“復原”那段已經淡忘的歲月。 失敗的“生產自救” 1960年我六歲,剛剛上小學一年級,我們上的是“保小”(保育院+小學),是那種全托的住校生。按說這種干部子弟學校已經算有特殊待遇的,比平民的條件好多了。可是那個年月也不過如此:我只記得學校的伙食十分糟糕,經常早上是一小碗雜豆稀飯,中午是一碗爛糊面,晚上有半塊被熱過幾次泡得軟塌塌的玉米發糕,雖然極端難吃但尚能果腹。我們都指望星期日回家能改善一下。 那時候我父母在中共中央第二中級黨校(也就是后來的“西北局黨校”)工作。當時一般的雙職工家庭除了禮拜日平時都在食堂吃飯,大食堂的飯菜和我們學校小食堂的飯菜沒什么兩樣,都是“瓜菜代”,一碗里我數出來*多時是十一根面條,*少的時候只有四根(父親把這兩個數字記在了日記,還說“金雁是個有心人”,這個兒時記憶于是被保存了下來),所以星期日自己動手的“家庭餐”往往是*令人期待的“大事”。母親終歸會想出一些辦法來,以滿足我們永遠填不滿的胃,比如三月份吃榆錢飯、五月份吃槐花飯、六月份吃麥粒飯,或者南瓜飯、“雙蒸飯”什么的。經常是星期一剛過,我就開始“回家倒計時”了。我也曾幫助大人采購食品,拿著購物本和票證到處排隊,那時候是“短缺經濟”,所有的食品都是定量憑票供應。小寨食品店對我們是*有誘惑力的地方,后來商店里也出現了一些不憑本憑票的“高價食品”,貴得令人咋舌。我翻看父親的日記知道,江米條是七元一斤,水果糖八元一斤,糕點九元一斤,而那時的人均月收入還不到十元,櫥窗里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品對我們而言也只能望梅止渴罷了。弟弟還敢嘬著手指嘟囔兩句,我連想都不敢想,知道這種“高價”食品是拿來看的不是拿來吃的,即便嚷嚷著要,也只會遭到大人的一頓訓斥。 那時單位為了解決饑荒問題,允許職工在房前屋后空閑地開荒種菜,飼養家禽,大家都熱火朝天地投入生產自救。雖然按大人人數平均只分得一二分地,面積有限,但是為了決定種什么,我們家里還專門進行過一番“論證”。我們還小,實際上是大人說了算。父親的論據很充分:**,我們都缺少油水,應該種一點油料作物,芝麻*合適;第二,塊莖作物的產量高,吃了又很容易產生“飽腹感”,可以種土豆。農活不等人,全家立即行動起來,每個星期日我們都要到那一小塊“自留地”里勞作,從小小的秧苗里我們似乎看見了熱騰騰的蒸土豆蘸白糖、焦黃的芝麻烙餅。忙活了好幾個月,到了收獲季節,不知是大人疏于管理還是書生坐而論道不懂農活,沒有考慮到土壤、氣候以及作物的適應性,反正我們家種的莊稼明顯比別家的差。別人又是筐又是麻袋地忙碌在收獲的喜悅中,有人種的南瓜大到兩個小孩都抬不起來。后勤處專門在辦公院的空地上放了一個大臺秤,讓大家過磅,并記錄下來。我們兄妹三人拿著面口袋去挖土豆,結果挖出的土豆們大都只有扣子大小,果實和種子的比例大約是1∶1,總共收獲了大約一碗土豆;芝麻的收成稍強一些,也好不到哪去,有大半簸箕。回家的路上因為不好意思,也羞于過秤,怕別人問起收成怎樣,我們撿了幾塊石頭裝在面口袋里以充分量。很多年以后,這一次“生產自救”的經歷成了我們時常提起的笑料。 種地的試驗失敗以后,懊喪了沒幾天,父親從山東老家用鳥籠子給我們帶回來十只小花雞,我們歡呼雀躍地立馬忘掉了沮喪,興趣轉移到這幾個滾來滾去的小圓球上,即便自己吃不飽,也要省出一點來喂小雞。有一次母親還沒有吃飯,弟弟就刮了鍋底去喂雞,父親讓我們評理:是媽媽重要還是雞重要?我說當然是媽媽重要。哥哥要顯示他的與眾不同,正話歪說地表示,“雞重要”。弟弟兩邊都不得罪,說媽媽和雞都重要。這些小生命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牽動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但是沒幾天,半數以上的小雞都相繼慘遭厄運。**只慘死在爸爸的腳后跟。因為小雞有跟腳的習性,只要有人走動小家伙們就會跟成一串,有一只小雞跟得太緊,爸爸沒注意倒退了半步,踩死了。還有一只刮風時被門夾死了,一只跳進洗腳盆里淹死了。有一只小雞死得*慘,是被我們鄰居的兩位綽號“厭死狗”的禿瓢小子抓去當燒烤吃了,為此哥哥去和他們打架,我和弟弟傷心得哭了一鼻子。*后長大的只有四只。 先過“三關” 1960年冬天母親到臨潼縣零口公社搞整社整風,寒假期間不上學,怕我們兄妹三人在家里打架,父親一人照顧不過來,決定在我們三人中帶一個去鄉下。我們都覺得能到一個新鮮的環境里定會其樂無窮,就拼命地講述自己的優點,好證明自己是*合適的人選。哥哥和弟弟都做了一大堆的保證,一副痛改前非的樣子,表現得極為誠懇,卻沒有得到兩位大人的首肯。我突然想起母親曾向父親說過,那里的食堂沒有主食,經常吃不飽,浮腫現象很普遍,就講了一個在哥哥弟弟看來簡直毫無說服力的理由:“我吃得*少,餓了也不會要吃的。”沒想到憑這一句話,立刻“通過審核”,我勝出成為*佳人選。 去之前母親唯恐我把農村想得過于浪漫,不停地給我打預防針,說那里有多艱苦多困難,環境有多么糟糕,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沖水的廁所,所有這些都沒能降低我對將要換一個環境的渴望和新鮮感。我裝了一本書,拿了一身換洗的內衣,穿著我的小棉猴兒滿懷喜悅地隨媽媽下鄉去了。 到了零口公社第三生產隊(所有這些具體時間地點我都是在父親的日記中查到的)母親所在的駐隊房東家,農村的貧困程度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幾乎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院子里有兩排破爛的土坯房,房東一家住北屋,我和媽媽住在小一點的南屋,一進門有一張桌子,我事后才知道這是為了方便媽媽寫字從生產隊搬來的;靠右手有一盤土炕,炕上擺著兩個手繪的炕柜,有一個小炕桌,左邊地上堆著麥草和一些農具,就是全部了。初見底層帶來的驚愕讓我感到很大的不適應。 到了農村要過的**關,是學會上廁所。豬圈和廁所是一體的,**次上廁所的時候媽媽拿了一根棍子,讓我覺得很好奇,進去以后才知道棍子是用來趕豬的,否則人一蹲下來,豬就來拱屁股,等著吃屎。*麻煩的是,豬嘴上糊滿屎再來拱人,會把人弄得污濁不堪,而且可能因為冬天豬更愿意吃熱的,所以格外急不可耐。每一次上廁所都是一次人豬大戰,有時我被豬攆得提著褲子到處轉,這才體會到坐在抽水馬桶上看著小人書是多么愜意。所以白天我就盡可能跑到野地里去解手,以避免那“欺生”的豬老來拱我。 第二關也是*重要的一關,就是忍受饑餓。原本我想農村的飯菜再差,也差不過我們小學,那么難吃的飯菜我都咽下去了。結果遠遠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飯”倒不難吃,就是量不夠,所謂“飯”只有一種,就是玉米糊糊。當時農村還在吃食堂,家里沒有多余的糧食,在食堂打飯吃,一人一碗玉米糊糊,桌子上放著一碟鹽,拿筷子蘸一點往碗里攪一攪,喝下去就是一餐。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端回家里吃,有不少人家拿個瓦罐提溜回去再摻和點野菜什么的,可以多抵擋一陣子。我們因為自己不起火,只能吃隊里食堂的那點東西。通常媽媽早上給我端回來半碗糊糊留在炕桌上就去忙了,她也從不叫醒我,可能想著多睡覺就可以少餓肚子。那半碗“吃食”每次都像是不留痕跡地“穿肚而過”。剛開始時,玉米糊糊還稠些,喝了還能頂一陣子,后來天氣越冷糊糊越稀,正應了那句“饑屁、冷尿、熱瞌睡”的俗語,半碗糊糊到肚里,兩個屁一泡尿就什么也沒有了。我記著自己向父母的許諾——“餓了也不要吃的”,估計就是我要媽媽也沒處找,因為我看見媽媽的兩條腿腫得錚明瓦亮,一按一個坑,這可能就是大人說的“浮腫”吧。我餓得像冬天無處覓食的小兔子,往往是早飯剛過,就溜下炕在荒野的地里到處亂轉,指望能找到什么填肚子的東西——被蟲子吃了一半干癟的酸棗、枯樹枝上的野果子、野草根根、被人扒過幾遍凍土里剩下的蘿卜頭,我都往嘴里塞。 第三關是適應農村的氣候。按理說臨潼和西安都屬于關中平原,兩者相距不過幾十里遠,氣候應該沒有明顯的變化,但不知怎么的,我感到鄉下的冬天格外冷。也許是農村除了火炕沒有其他的取暖方式,也許是空曠處顯得格外風寒,我穿著毛衣、毛褲、棉鞋,外面還套著一個帶帽子的棉猴兒,仍然凍得縮手縮腳。我屬于末梢神經不好的人,即使大夏天也手腳冰涼,在這樣的天氣里手腳就更像冰坨子。屋里的窗紙上破了一個小洞,就感覺北風呼呼地往里灌,媽媽說,這就叫“針尖大的眼,斗大的風”。我們睡的火炕只能說不冰涼而已,晚上脫了衣服進被窩時需要咬咬牙才能鉆進去,早晨也要鼓足勇氣才能從被窩里爬出來。 就這三關已經讓我后悔不迭了,與我所期盼的新鮮浪漫一點也不一樣,想想在家里和哥哥弟弟搶小人書打架也是一種甜蜜的感覺,要不這會兒都聽到“小喇叭”熟悉的“嗒滴嗒—嗒—嗒”的廣播前奏,聽到孫敬修爺爺講故事了。但是顯然后悔也沒用,一時半會兒是無法回去的,誰讓我自告奮勇地要來呢? 認識“改改” 有時候媽媽很晚也不回來,我一個人在小小的油燈下拿著翻爛了的課本,無聊至極,又冷又餓又害怕,就會跑到北屋房東家里去。對房東大人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但對房東家的小姑娘記憶深刻。房東家里有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名叫“改改”——后來我知道關中女孩以“改”為名的很多,由于重男輕女,寓意下次“改”生男孩,和華東一帶女孩多叫“招弟”“來弟”類似。小說《創業史》中有個改霞,我女兒小時請的保姆叫改香,她們的小名應該都是“改改”。 改改還沒有上學。我記得她梳著歪歪兩個羊角辮,光身板穿著一件爛棉襖,腰里系根繩子,下面是條單褲,沒有穿襪子,黝黑的光腳趿拉著一雙她娘的舊單鞋。但她并不像我整天把手插在袖筒里,而是忙里忙外地要管豬,還要管弟弟。對了,改改有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弟弟,叫“噗”(不知道究竟是哪個字)。這么多年之所以還能記住小男孩的名字,是因為我一叫“噗”的名字,就把油燈給吹滅了,改改只好摸黑到灶里引火。我屢試屢靈,坐在炕上任何一處,只要大叫一聲“噗”,油燈準滅,所以我說,“噗”應當改名叫“滅燈”。 很快我就跟改改混熟了,早上一醒來,喝完糊糊,我麻溜地下地跑到改改家里的炕上去。改改家的炕燒得比我們的熱,坐上去不再有那么刺骨的寒冷。因為我的棉猴兒上有帽子,改改笑我穿得像個“鱉蓋蟲”,說她從來沒穿過毛衣、沒穿過襪子,但是一點都不冷。她指著弟弟說,他還沒有穿過衣服呢。噗坐在炕上,光身子光屁股用一個小被子圍起來,兩個被角用一塊磚頭壓住。那個小被子我一看就知道,是我上幼兒園時用過的,一定是媽媽拿給她們的。 改改很能干,顯得比我大好多歲,凡是我認為為難的事情改改都能幫我解決。我說我不敢上廁所,因為怕那頭老拱人屁股的豬。改改說,我領你去。她也不拿棍子,到了廁所里對著那頭豬用陜西話大喊一聲,“蹴著,不許動”,豬就像能聽懂她的話似的,果真老老實實地臥在那里不動了。我說炕太冷,改改進屋摸了一下,從屋外墻角處拿了一個推耙,從炕眼往里搗鼓了幾下,過一陣子炕就比原來暖多了。我說吃不飽,改改遲疑了一下,在灶頭處翻了翻,摸出半截紅薯干,用菜刀切下多半遞給我,剩下小半,說還要留一點用來哄弟弟。噗已經長牙了,會抓住什么亂啃。她說,她們從食堂里打來的玉米糊糊,先分出一點不摻野菜的留給弟弟,剩下的再倒到大鍋里混上蘿卜、蔓莖、土豆、野菜之類的煮一下,就會禁餓一點。看著改改充滿誠意的大眼睛,我有點不好意思地收下了紅薯干。 認識改改以后我覺得日子快活多了,不像剛來時那么想家、那么想回西安了。我不再像孤魂野鬼一樣到野地里瞎轉,媽媽回不回來問題也不大了,好像天氣也沒有那么冷了。有什么不懂的難辦的事情,只要問改改就都能解決。我們倆——如果加上噗就是我們仨——坐在暖和的炕上笑著,玩著。我教改改寫字,很快她就能用燒火棍在屋里的地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改”字。她教我玩一些以前在城里從沒玩過的游戲,比如抓羊拐、抓石子等。*好玩的是抓羊拐,羊拐就是羊膝蓋關節上的一塊小骨頭,它分四個不同的面:花生、窩窩、直板和背面。先把四五個羊拐撒開,往上扔一個石子,趕快把不同的面調整一致,再一把抓起來并接住石頭,誰抓得多誰就贏。我不管怎么用心,就是玩不過改改。改改說是因為我的手太小,所以抓不過來。她答應等到過年的時候,一定想法幫我弄一副更小一點的羊拐,然后涂上紅顏色,一定很好看的。 偷吃點心 有一天早上醒來,我怕冷賴在被窩里不愿起床,眼睛望著頂棚發呆,突然看見頂棚上吊著一個不大的籃子。我納悶道:怎么以前就沒發現呢?那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我穿戴整齊以后,踮著腳怎么夠也夠不著,站在炕桌上還是夠不到,把媽媽和我的被子摞在炕桌上再爬上去,手能夠摸到籃子的底部,但仍然摸不到籃子里面。我四處張望,好像只有炕柜可以利用。我費勁巴拉地把炕柜移到中間,把炕桌擺在炕柜的旁邊,再把被子放在炕桌的旁邊,這樣就形成了三個階梯。等我把籃子拿下來,發現里面有一個熟悉而整齊的食品包,上面蓋著“小寨商場”的印標。我小心翼翼地解開紙繩,看見了小寨食品店櫥窗里的那種高價點心,就是我曾經認為只能看不能吃的高級點心,一共八塊,每一種都不同。有酥皮的,有像月餅一樣硬皮的,有雞蛋糕、薩其馬,還有裹著一層白糖的叫不上名字的好吃東西,散發著一股誘人的甜香味,饞得我直咽口水。我摸摸點心,舔舔手指頭,確定這不是我應該吃的,就把它原樣捆綁起來。但是實在心里癢癢難忍,就在腦子不清醒的狀態下又打開點心包,掰了一小塊雞蛋糕后飛快地把它放回原處。我像做賊似的跑到野地里三兩口吃完了雞蛋糕,心里惴惴不安地四下張望,生怕被人發現了。 自從我知道屋頂上吊著一籃點心的那一天,我整個人都是恍惚的,和改改玩的時候也顯得心不在焉。心里就像有兩個我在打架:一個在說,假裝不知道,假裝那點心從來就沒有過;一個在說,吃一點點,媽媽看不出來的,只吃一次以后就再也不吃。第二天媽媽一走,我就趕快像前一天一樣登高取下點心,掰下來一塊后又原樣包好掛起來。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自言自語地說:“好像誰動了這炕柜?”我轉過臉去假裝睡著了。以后每天我都會動作熟練地來這么一個回合,逃到野地把點心吃完再回來。我也曾想,要不要掰一點給改改和噗吃,改改還給過我紅薯干呢,但始終沒有行動。只是有一次,我掰了一小塊點心準備出門的時候,聽到北屋里噗在哭。我進門一看,改改不在屋里,噗掙脫了裹身子的被子,光屁股爬到了炕沿。我把噗抱回炕中央,給被子重新壓好磚頭,他仍然咧著小嘴哭個不停。我在手指上蘸了一點點心餡兒,擱在噗的嘴里,他立即停止了哭泣,攥著我的手指使勁地吮吸著,他剛長出的四個小牙啃得我的手指好癢癢。但我怕叫改改撞見,看見我手里的東西,就趕快逃走了。 我覺得沒吃幾回,等到一天早上起來再解開點心包的時候,發現八塊點心已經全讓我一小塊一小塊地掰完了,我才感覺犯了錯誤。我并沒有想把它們吃光,應該給媽媽留一點的。后來我明白這就和豬八戒吃西瓜的心態一樣,不到吃完是不會結束的,就又沒有心理負擔地恢復了往日和改改的游戲。直到有一天天氣特別冷,媽媽因為工作耽誤了晚飯,她回到家里說,要讓我看一樣好東西。等她伸手去拿那個筐的時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好了,閉上眼睛不敢看那個紙包打開的結果。我低著頭向媽媽承認,點心是我吃了。我已經不記得那一夜是怎么過去的。多少年后,我問起媽媽當時對我偷吃點心生不生氣時,她竟然說,不記得有這么一回事了。 我后來知道,那幾年大饑荒中陜西是全國各省(直轄市除外)中情況*好的,餓死人*少。后來我們家下放到甘肅,得知那里當年就慘了,而且有大量婦女逃到陜西與人同居求活。饑荒后其中不少人又跑回來,遺留下嚴重社會問題,以至于“走過陜西的”婦女成為當地人人皆知的社會現象。不過這也說明當時陜西確是中國的福地。而臨潼所在的關中平原又是陜西*好的地方。而且,1960年冬的“整風整社”本身就是中央處理大饑荒慘劇的開始,導致饑荒的“五風”(共產風、瞎指揮風、浮夸風、強迫命令風、干部特殊化風)成為“整風”的對象,荒情開始好轉。所以我看到的情況已經是當時中國農村不錯的景象了。 春節前夕,媽媽叫一個返回西安的叔叔把我帶回家去。后來我在父親的日記中看到當天只有一句話:“金雁從臨潼回來了,滿身都是虱子。” 我的1960年就這樣過去了。

雁過留聲:我的青蔥歲月 作者簡介

金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秘書長。主要著作有:《從“東歐”到“新歐洲”:20年轉軌再回首》、《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與秦暉合著)、《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與秦暉合著)、《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與俄國現代化之路》(與秦暉合著)、《新餓鄉紀程》、《蘇俄現代化與改革研究》、《火鳳凰與貓頭鷹》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