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全21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6364
- 條形碼:9787101136364 ; 978-7-101-1363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全21冊)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中華書局出版
★ 本系列收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
★ 采用大宇排列,疏朗有致,對部頭較大的圖書,采用分冊處理,便于讀者輕松捧讀
★ 全套在內容結構上呈現為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各部分自然結合、相輔相成的特點
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庫存書,品相自然舊,圖書邊角略有磨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全21冊) 內容簡介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是擬上2019年春季訂貨會的項目。此次將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中已經出版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幾部儒家核心經典捆綁一起印制。大開本,大字印刷,外包裝以精美的函套,印制精美,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全21冊) 目錄
具體書目: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記錄整理。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論語》是儒家*主要的經典,體現了儒家創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這一思想貫穿到他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的主張,所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語言精煉,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大學》傳說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參整理而成。揭示了為學的內容和順序,明確提出“三綱領”,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三綱八條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倫理道德的核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庸》一般認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中庸》提倡自我教育,即“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自我監督,君子慎其獨也,自我完善,“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一種很難達到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可以說后來的宋明理學之所以能達到哲學高峰,與《中庸》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與孔子合成孔孟。他們的學說被稱為“孔孟之道”。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效仿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但其政治主張也不被重用,于是退隱與學生一起著書立說。《孟子》一書的主題即“講道德,說仁義”。大義凜然,文思敏捷,善于辯論。他還提出了驚世駭俗的“民貴君輕”的概念,主張“性善論”。孟子強調修身養性,講求修心,善于“養浩然之氣”,這是他和孔子的不同,為后世無數儒生所繼承和傳揚。
《詩經》是我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生命起點。《詩經》是經過很多人長時間的收集整理加工而成書,非一人一時之功。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 首(另有6篇只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不包括在內)。《詩經》*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詩經》。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了詩歌。《詩經》是按《風》 《雅》 《頌》三類編排的。《風》大多為周代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了民風民俗和現實生活,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謂的正聲雅樂,大部分是貴族宴享時的樂歌,也有一部分是民間歌謠。《頌》是朝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的藝術手法,可用“賦”“比”“興”三字來概括。《詩經》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寫作手法,開創了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它“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審美原則和精神風貌。
《尚書》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早的史書,它是上古歷史文獻資料的匯編。戰國時總稱為《書》,漢人改稱《尚書》,意即“上古帝王之書”。《尚書》記載了虞、夏、商、周四代上自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約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資料可分為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號令和君臣對話,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今文尚書》比較突出的思想是“敬天保民”,《古文尚書》的精要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其中周書的《大誥》《康誥》《酒誥》等誥辭和《殷書》的《盤庚》三篇由于歷史久遠,艱澀難讀,被韓愈謂之“周誥殷盤,佶屈聱牙”(《進學解》)。但古奧質樸正是《尚書》的語言特色,可稱為我國*早的散文總集,而《詩經》是我國*早的韻文總集,所謂“飽讀詩書”的“詩書”*初便分別指《詩經》和《尚書》。
《禮記》是關于“禮經”的“記”,即對“經”的詮釋講解,是禮學家對禮經的解釋以及他們所采擇的各種意見的輯錄。傳世的《禮記》,有《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之分。《大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時期的禮學家戴德編纂;《小戴禮記》,相傳是由西漢禮學家戴德之從兄子戴圣編纂。我們的《禮記》是指《小戴禮記》,共四十九篇,是一部以儒家禮論為主的論文匯編,包含著古代豐富的文物典章制度、禮節儀式、行為規范及相關義理。《禮記》可以看到儒家修身、教育、治國的種種思想,比如禮運中描繪的美好理想藍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中有許多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閃亮思想,讀之可以鑒古知今,為現代人提供安身立命的處世之道。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由“經”、“傳”兩部分組成,是一部特殊的哲學專著。“經”稱《易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辭、爻辭,是《周易》的主體;“傳”由《彖》《象》《系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共七種十篇構成,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用來闡釋“經”的內容。《周易》的基本概念是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來解釋世間萬物的生存邏輯與發展變化,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智慧。“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概括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
《春秋左傳》在“《春秋》三傳”中極有影響力。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極早的編年體史書。《左傳》在《春秋》大事綱要的記史方法基礎上,代之以系統靈活的史書編纂方式,既記春秋史實,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國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其中“一字所嘉,有同華袞之贈;一言所黜,無異蕭斧之誅”的“一字之褒貶”的春秋筆法,使《春秋左傳》蘊含著史學和文學上的無限魅力。
四書五經:全本全注全譯大字本(全21冊) 節選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