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記憶中的徐文達先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2769
- 條形碼:9787537862769 ; 978-7-5378-6276-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中的徐文達先生 本書特色
徐文達先生為山西省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本書結集先生的朋友、同事、學生、親人等寫的回憶文章,讀來親切感人,受益匪淺??梢哉f,本書的出版即是山西書法界乃至全國書法界對先生的一種紀念。
記憶中的徐文達先生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老夫常發少年狂 —— 我所知道的徐文達先生 ; 追憶徐文達先生 —— 袁旭臨先生日記摘錄 ; 不可忘卻的紀念 ; 憶徐文達先生 ; 精神長存天地間 ; 徐文達先生為家父寫祝壽辭等。
記憶中的徐文達先生 目錄
老夫常發少年狂
——我所知道的徐文達先生 ?。芟榱帧?01
追憶徐文達先生
——袁旭臨先生日記摘錄?。?08
熔鑄于實踐 服務于民眾
——徐文達先生的書法藝術 /趙望進 013
不可忘卻的紀念 ?。瘏歉吒琛?17
憶徐文達先生 ?。瘏歉吒琛?23
精神長存天地間 /長安居 027
永遠的懷念
——恩師徐文達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祭 ?。Z起家 033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寫在先師徐文達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 /劉鎖祥 044
山右寒梅晚來香
——徐文達先生書法藝術及其他 ?。瘎㈡i祥 047
燈塔·樵父
——追隨徐文達先生習書的往事 ?。毫偂?52
從徐文達先生手札中得到的啟示 ?。驎杂ⅰ?57
徐文達先生為家父寫祝壽辭 /柴建國 061
我的一句之師
——懷念徐文達先生 ?。惤鳌?63
徐文達先生二三事 ?。訓|一葦 065
文以載道 書能達神
——記恩師徐文達先生身前教誨二三事 ?。洹±凇?68
高深如圣人,平易如百姓
——深切緬懷徐文達先生 ?。w建章 073
徐文達先生的*后時光 ?。瘎⒂佬隆?79
人書俱老徐文達 ?。鯊┢健?82
徐文達與衛俊秀的“書”緣 ?。w萬懷 085
廣泛涉獵,銳意追求 ?。亍∈?87
古硯新生記 ?。∶?89
徐文達治硯 /姚姬娥 093
回憶恩師徐文達先生 ?。钪螄?96
文達先生 ?。S京生 101
懷念我的恩師徐文達 ?。蕖∪A 105
寫于恩師辭世十年之際 /牛小平 108
我的恩師——徐文達爺爺 ?。竞辍?10
常把艱辛當樂為
——訪著名書法家徐文達 ?。S京生 112
我欠他一個道歉
——訪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謝云 /蔣 殊 114
我對他*了解
——訪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林鵬 ?。Y 殊 117
懷念他的時候,我們需要一點激情
——訪《中國書法》雜志主編朱培爾 /蔣 殊 122
徐文達是山西地域書風的代表者
——訪《中國書法》雜志原主編劉正成 ?。Y 殊 126
寫傅山,不是傅山,是徐文達
——訪著名書法篆刻家鄧明閣 ?。Y 殊 130
他不是個計較的人
——訪著名書法家趙承楷 ?。Y 殊 134
三晉大地的翰墨巨筆
——訪著名書法家袁旭臨 ?。Y 殊 138
他既有老革命傳統品格,又有文人風骨
——訪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趙望進 ?。Y 殊 140
他是我的伯樂
——訪山西省書法家協會顧問田樹萇 ?。Y 殊 144
他的書法達到一種揮灑自如卻不逾矩的高度
——訪山西省文聯主席郭健 ?。Y 殊 150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書法的奠基人就是徐文達
——訪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石躍峰 ?。Y 殊 154
他是山西書法界一座豐碑
——訪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志剛 ?。Y 殊 157
我的父親徐文達 ?。鞎悦贰?63
嚴父?慈父! ?。鞎悦贰?67
附 錄
在“徐文達書法展”開幕式上的講話(之一) ?。瘎ⅰ∷嚒?73
在“徐文達書法展”開幕式上的講話(之二) /趙望進 175
《徐文達書法集》序一 ?。瘎ⅰ∷嚒?77
《徐文達書法集》序二 ?。?82
翰墨自沃土,龍蛇競筆端
——賀《徐文達書法篆刻集》面世 ?。飿淙O 186
澄泥硯發展的新階段
——《徐氏澄泥硯》序 ?。跳櫲恪?88
泥硯飄墨香
——《徐氏澄泥硯》評介 ?。钤C瘛《瓏伞?91
記憶中的徐文達先生 作者簡介
徐曉梅,女,河北完縣人,字玖芝,號文祈,齋號九畹堂。畢業于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女子書法家協會主席,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