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理想國譯叢067:故國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017937
- 條形碼:9787509017937 ; 978-7-5090-179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想國譯叢067:故國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本書特色
聆聽被忽視的聲音,全面思考巴以困局路在何方。在猶太人的苦難廣為人知的今天,巴勒斯坦人的命運亟待關注。 1、一本難得一見的稀缺之作。從被忽視已久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視角,重新審視巴以困局的起源與演變。被哈佛大學學者譽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文本”。 2、由巴勒斯坦公共知識分子、具有多元文化視野的和平運動先驅親述,展現巴勒斯坦人對和平的渴望,以及為之所做的不懈努力。在猶太人的苦難廣為人知的今天,關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命運。 3、是傳奇的個人史、起伏的家族史,也是巴勒斯坦歷史的縮影。在幾代人的記憶傳承中,巴勒斯坦由多種文化共存的祥和之地,滑落為暴力與割裂的代名詞,悲情的歷史引人深思。 4、凸顯巴以沖突中各利益相關方的微妙心態,真實再現一個和平主義者所面對的荒謬、艱難處境,直擊局勢的錯綜復雜。關注平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命運。 5、梁文道撰寫導讀,令讀者輕松獲得背景知識,進入閱讀狀態。知名譯者何雨珈傾情獻譯,譯筆純熟流暢,生動再現原著風貌。 薩里·努賽貝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這也是他動人的個人經歷。他極為正直地展現著真摯有益的政治愿景。在中東沖突中很難找到“中間立場”,但他開辟了一個反思和對話的空間,平衡了歷史的狡猾與個人帶有諷刺意味的冒險和抱負。在面對復雜處境時,他展現了充滿希望、慷慨正義的景象,使這本書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文本。 ——霍米·K. 巴巴,哈佛大學人文學科高級顧問 《故國曾在》是一部敏銳、傷感、幽默的回憶錄,它重新審視巴以問題的悲劇,也描繪了巴勒斯坦社會的生動圖景。 ——阿摩司·奧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愛與黑暗的故事》作者 惡棍與受難者,愛國者與傻瓜,戰爭與和平,背叛與腐敗,當然也少不了一段浪漫往事……這本書戲劇般展現了巴勒斯坦近幾十年的歷史。 ——阿摩司·埃隆,《紐約書評》*可怕的悲劇就是過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劇,這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忘記其他人的故事,忘記了對其他人的好奇,以及對其他人可能經歷過的悲劇的了解……薩里·努賽貝就有這樣的好奇心。 ——梁文道 這是有史以來對巴以沖突*好的個人記敘之一。 ——伊?!げ祭始{,《紐約時報》太精彩了……強烈推薦給想了解巴勒斯坦民主困境的人。 ——克里斯托弗·希欽斯,slate雜志 一個令人欽佩的人寫的一本令人欽佩的書。 ——萊昂·維塞爾蒂爾,《紐約時報書評》《故國曾在》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對問題進行了清晰的闡述,并對雙方的博弈進行了精妙的分析……這個復雜的人——精明、理想主義、務實、夢想家、和平戰士——非常值得了解。 ——查爾斯·馬修斯,《舊金山紀事報》引人入勝……《故國曾在》聚焦受困的希望,進行了一項偉大的研究。 ——羅伯特·馬利,《華盛頓郵報》在一場妥協常常被視為叛國的沖突中,努賽貝為了公平與和平而斗爭。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書,它內容宏大、令人欽佩,而且非常有趣。 ——杰弗里·戈德堡,《洛杉磯時報》
理想國譯叢067:故國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內容簡介
人類*可怕的悲劇之一,就是過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劇而忘記對其他人的好奇,忘記去了解其他人經歷過的悲劇;尤其是面對仇敵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理解他們的生活呢? 本書的作者薩里·努賽貝正是一個葆有這種好奇心的人。 薩里·努賽貝出身于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家族,他記憶中的巴勒斯坦曾是多種文化共存的祥和之地,然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余波與數次中東戰爭,這一地區成為暴力與割裂的代名詞。巴以沖突是如何源起與演變的?為何國際社會多次斡旋都無果而終?巴勒斯坦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國家的未來?作為歷史的親歷者,薩里講述自己與家族的愛憎沉浮,以及巴勒斯坦人的艱難求存;他的人生也是巴勒斯坦歷史的縮影。從一心治學到游走于巴以政權之間促成和談,他的經歷頗為戲劇性,曾被巴勒斯坦人斥為“叛徒”,又被以色列當局抓入監獄。 中東沖突很難找到“中間立場”,薩里可謂在夾縫中生存,但他始終堅持和平與共情。在猶太人的苦難已經廣為人知的今天,探索巴勒斯坦人的視角或許可以令我們對中東問題,甚至是更為宏大復雜的問題,形成更完整全面的認知。
理想國譯叢067:故國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目錄
理想國譯叢067:故國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作者簡介
薩里·努賽貝(Sari Nusseibeh),,巴勒斯坦哲學家,出身于耶路撒冷最古老的阿拉伯家族之一,父親和外祖父都是杰出政治家。他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曾任耶路撒冷圣城大學校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耶路撒冷首席代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研究所研究員。作為巴勒斯坦溫和派代表人物,他一直呼吁使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解決巴以問題。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