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帝王之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34707
- 條形碼:9787520734707 ; 978-7-5207-3470-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帝王之死 本書特色
在柏楊看來,古代帝王無疑成為高危職業;而與之相對的,儒家史書則竭力昭示帝王家的威儀和體面,“中國史書遂成為詐欺大本營”。而柏楊無意與這樣的儒家價值體系繼續溫存,故旁征博引,剝繭抽蕉,從紙間窺見鮮血淋漓,力尋帝王之死于非命的真實緣由。其亦莊亦諧的評敘,化為一記耳光,把“為尊者諱”的成規擊得粉碎。洗刷史家粉飾后,柏楊的思索更多地集中到“帝王”這一身份上。其潑辣生猛的戲謔中,透出的是揪扯下帝王們神格面具的決心;揭示出的敗亡因果,便發人深省。 柏楊并非學院派史家,其落筆所依據者,除故紙外,無非“以常理判斷”的理性精神。譬如其推斷上古禪讓神話下,充斥的是君臣傾軋、父子流逐式的權力斗爭。今天,這已成為被驗明并廣泛認同的歷史事實,而柏楊其人其時以推理而貼合歷史真相,筆鋒銳利自不待講,其眼鋒之銳利,更加是《帝王之死》之亮點所在。
帝王之死 內容簡介
《帝王之死》分兩集,首集《可怕的掘墓人》為柏楊1983年在美洲《中國時報》讀史專欄“帝王之死”刊發的文章結集,次集《忘了他是誰》則是柏楊直接交付出版社出版的續集。共介紹了從黃帝時代到戰國末期,二十七位不得善終的帝王。據柏楊計算,中國古代五百五十九個帝王中,約有三分之一之多死于非命。而這些帝王慘死的真相里,往往沒有儒家史書竭力昭示的威儀和體面。有史可據的帝王之死,固然常常鮮血淋漓;甚至上古時代的“禪讓”神話,亦充斥著權力斗爭。故柏楊旁征博引,剝繭抽絲,力尋帝王之死于非命的真實緣由,夾敘夾議,說得讀者如見其人,而各種敗亡之果,亦昭然若揭。
帝王之死 目錄
帝王之死 相關資料
柏楊先生對于中國歷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對中國社會中各種弊病的鞭笞,是我長期來十分佩服的。他用幽默風趣的筆調,攻擊令人痛心疾首的觀念和傳統,使讀者在輕松的心情下,了解到嚴肅問題的關鍵,引起深思,產生必須改變和尋求進步的要求。 ——著名作家 金庸 一代文人的良心。 ——著名作家 倪匡 評價 柏楊 柏楊歷史系列是一個洞察歷史、洞察世事的智者對歷史最深層的剖析。 ——中國近代史研究巨擘、社科院近代史所 雷頤 研究員 我一直欽佩柏楊先生的這種批評精神與勇氣……一個真正的文明的民族,總要不斷自我批評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窮是富。貧富不是文明的標準。我們希望明天的中國能夠無愧地成為未來人類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記去不斷清洗歷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時站在自省的鏡子前檢點自己,寬容和直面一切批評,并從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堅實的自信來。 ——中國著名當代作家 馮驥才 柏楊作為魯迅精神的傳人,他的根本抱負一如魯迅的名言:“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鐵凝 一個令我折服并敬重的名字,是不會忘記的,這是柏楊。 ——著名文學作家、《白鹿原》作者 陳忠實
帝王之死 作者簡介
柏楊(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河南輝縣人,中國當代作家,曾被列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之一。20世紀50年代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60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臺灣《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被認為是繼魯迅之后最偉大的雜文家。后身入囹圄,歷經劫難,始撰史書,以十年之力譯寫司馬光《資治通鑒》,皓首窮經,大作始成。一生著作等身,有華人處,就流傳著柏楊的作品。代表作品:《我們要活得有尊嚴》《中國人史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