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妖bbbbbxxxxxhd,国产绿帽绿奴一区二区,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鲁鲁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站,www.55se.com,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中國哲學簡史

作者:馮友蘭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12-25
開本: 16開 頁數: 350
讀者評分:5分4條評論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23.1(5.8折) 定價  ¥3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國哲學簡史 版權信息

中國哲學簡史 本書特色

在我*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韓國前總統 樸槿惠 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 李慎之 中國哲學里,我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部頭很小,講中國哲學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問題。它本來是寫給美國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對于所學專業不是哲學的學生是*基本的。在世界上還沒有見過第二本這樣的書。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 陳來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是非常重要的書。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趙啟正

中國哲學簡史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學家及主要流派的變遷和發展為主線,簡要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并融入了作者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是史與思的結晶,充滿了人生的睿智與哲人的洞見。本書*初是講義,后來由英文翻譯過來,全書文淺意深,簡而不薄,是了解中國哲學和文化的入門書。也是哲學大家的哲學文化經典。本次長江人文館叢書對原版本及翻譯進行了精心修訂,并加入彩色插圖,以饗讀者。

中國哲學簡史 目錄

目錄



自序 001



**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001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015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029

第四章 孔子:**位教師 036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位反對者 047

第六章 道家的**階段:楊朱 057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064

第八章 名家 075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087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098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112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124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137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149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 159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171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 183

第十八章 儒家興盛和道家再起 195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 207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 221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231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244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 254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268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學 280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 293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303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317

英文版編者引言 330



譯后記 338
展開全部

中國哲學簡史 節選

**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歷來被看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擬。在中國,哲學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關切的領域。從前在中國,一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兒童入學,首先要讀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也是宋以后道學(在西方被稱為“新儒學”)認為*重要的文獻。孩子剛學認字,通常所用的課本《三字經》,每三個字為一組,每六個字成一句,偶句押韻,朗讀時容易上口,也便于記憶。事實上,這本書乃是中國兒童的識字課本。《三字經》的**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的生活滲透了儒家思想,儒家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而事實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四書”在中國人心目中誠然具有《圣經》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四書”中沒有上帝創世,也沒有天堂地獄。
當然,哲學和宗教的含義并不十分明確,不同的人對哲學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來說,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人只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于作系統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家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統地表述出來。
這種思考,我們稱之為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人生的學說、有關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知識的學說,都是由這樣的思考中產生的。宇宙是人類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戲劇演出的舞臺,宇宙論就是這樣興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識,知識論就是由此而興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學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夠思考什么,這就是說,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之前,我們先要對思想進行思考。
這些學說都是反思的產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識”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產物。人無論是自己思索或與別人談論,都是在人生之中。我們對宇宙進行思索或與人談論它,都是在其中進行反思。但哲學家所說的“宇宙”和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宇宙”,內涵有所不同。哲學家說到“宇宙”時,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體,相當于中國古代哲學家惠施所說的“大一”,可以給它一個定義,乃是:“至大無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
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談論時,這種思索和談論的本身也是知識,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它是“關于思索的思索”,這就是“反思”。有的哲學家堅持認為,我們在思索之前,必須先對思索進行思索,仿佛人還有另一套器官,來對思索進行思索,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其實,我們用來思考的器官只有一個,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對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們也同樣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思索進行思索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相關聯。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學。事實上,每一種大的宗教就是某種哲學加上一定的上層建筑,包括迷信、教義、禮儀和體制。這是我對宗教的認識。
如果從這個意義——也就是人們通常的認識——來看待宗教,就可以看出,儒家不是一種宗教。許多人習慣地認為,儒、道、佛是中國的三種宗教。其實,儒家并不是一種宗教。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兩回事,道家是一種哲學,道教才是宗教。它們的內涵不僅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道家哲學教導人順乎自然,道教卻教導人逆乎自然。舉例來說,按老莊思想,萬物有生必有死,人對于死,順應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卻是教導長生術,這不是反乎自然嗎?道教含有一種征服自然的科學精神。如果有人對中國科學史有興趣,《道藏》里許多道士的著作倒是可以提供不少資料。
至于佛教,佛學和佛教也是有區別的。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佛學比佛教有趣得多。在中國傳統的喪事儀式中,僧人和道士同時參加,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人對待宗教的態度,也是充滿哲學意味的。
今天,許多西方人看到:中國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重視宗教。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構成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Dominant Ideas i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載《美國東方學會雜志》六十二卷四號,第二九三—二九九頁。收入HFMacNair編《中國》,第十八—二十八頁,加利弗尼亞大學出版社,1946年版。一文中寫道:“他們(中國人)并不認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動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組織形式的宗教),而是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這一切使中國和其他主要文明國家把教會和神職人員看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話一點不錯。但是人們會問:這是為什么?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類內心的*深要求之一,為什么對世界許多人來說,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成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是人類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國人成為例外呢?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而是倫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不曾意識到,在道德倫理之上,還有更高的價值呢?
比倫理道德更高的價值可以稱之為超倫理道德的價值。愛人是一個道德價值,愛神是一個超越道德的價值,有的人或許喜歡稱之為宗教價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見,我會說,這個價值不僅限于宗教,除非宗教在這里的含義和我在上面所說的不同。舉例來說,基督徒看愛神是一個宗教價值;而在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里,神的含義就是宇宙。嚴格說來,基督徒所說的愛神,也并不是超越道德倫理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具有位格的,因此,基督徒愛神可以比擬為兒子愛父親,而兒子愛父親便是一個倫理價值。因此,基督教所講的愛神是否超越道德,便成了問題。它只是類似超道德,而斯賓諾莎哲學中的“愛神”才是真正超越道德的價值。
現在來回答上面的問題。人不滿足于現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實世界,這是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無二致。但是中國人不那么關切宗教,是因為他們太關切哲學了;他們的宗教意識不濃,是因為他們的哲學意識太濃了。他們在哲學里找到了超越現實世界的那個存在,也在哲學里表達和欣賞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在哲學生活中,他們體驗了這些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
根據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我所說的正面知識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信息),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里不談“損”和“益”的區別,我對老子這句話也并不完全同意。援引這句話是為了藉此表明:中國哲學傳統對于“學”和“道”是有所區別的。“學”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增長正面知識,“道”則是心靈的提高。哲學是在后一個范疇之中的。
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其功能不是要增長正面知識,這一點在當代西方哲學中,已有維也納學派加以闡述。但是,維也納學派是從另一個角度,為了另一個目的。我不同意這一學派認為哲學的功能只是為了澄清概念,把形而上學的性質看成只是概念的抒情詩;但是,從他們的論辯中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哲學果真去謀求提供正面知識,它將陷于荒謬。
宗教倒是提供有關實際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與科學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現宗教與科學的沖突。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權威在科學前進的歷程中不斷被削弱。維護傳統的人們對這個事實感到遺憾,惋惜大眾離開宗教,結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達到更高的價值,則今日人們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的確應當為之惋惜,因為大眾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更高的價值。他們只得被囿于現實世界之中,而與精神世界隔絕。幸好除宗教外,還有哲學能夠達到更高的價值。而且,這條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為通過哲學達到更高價值,人不需要繞圈子,經由祈禱和儀式。人經過哲學達到的更高價值比經由宗教達到的更高價值,內容更純,因為其中不攙雜想象和迷信。將來的世界里,哲學將取代宗教的地位,這是合乎中國哲學傳統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高福分。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上面對哲學的性質和功能,作了一般性的論述,下面將具體地談中國哲學。在中國哲學的歷史進程中,有一個主流,可以稱之為中國哲學的精神。為了解它,我們需要首先看一下,中國大多數哲學家力求解決的是些什么問題。
人是各式各樣的。每一種人,都可以取得*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從政,在這個領域里,*高成就便是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同樣,在藝術領域里,*高成就便是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人可能被分為不同等級,但他們都是人。就做人來說,*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國哲學說,就是成圣,成圣的*高成就是:個人和宇宙合而為一。問題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拋棄社會,甚至否定人生呢?
有的哲學家認為,必須如此。釋迦牟尼認為,人生就是苦難的根源;柏拉圖認為,身體是靈魂的監獄。有的道家認為,生命是個贅疣,是個瘤,死亡是除掉那個瘤。所有這些看法都主張人應該從被物質敗壞了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一個圣人要想取得*高的成就,必須拋棄社會,甚至拋棄生命。唯有這樣,才能得到*后的解脫。這種哲學通常被稱為“出世”的哲學。
還有一種哲學,強調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和人事。這種哲學只談道德價值,因此對于超越道德的價值覺得無從談起,也不愿去探討。這種哲學通常被稱為“入世”的哲學。站在入世哲學的立場上,出世的哲學過于理想化,不切實際,因而是消極的。從出世哲學的立場看,入世哲學過于實際,也因而過于膚淺;它誠然積極,但是像一個走錯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遠。
許多人認為,中國哲學是一種入世的哲學,很難說這樣的看法完全對或完全錯。從表面看,這種看法不能認為就是錯的,因為持這種見解的人認為,中國無論哪一派哲學,都直接或間接關切政治和倫理道德。因此,它主要關心的是社會,而不關心宇宙;關心的是人際關系的日常功能,而不關心地獄或天堂;關心人的今生,而不關心他的來生。《論語》第十一章十一節記載,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路問孔子:“敢問死?”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孟子曾說:“圣人,人倫之至也。”(《孟子·離婁章句上》)這無異于說,圣人是道德完美的人。就表面看,中國哲學所說的圣人是現世中的人,這和佛家所描述的釋迦牟尼或基督教所講的圣徒,迥然異趣;特別是儒家所說的圣人,更是如此。這便是引起中國古代道家嘲笑孔子和儒家的原因。
不過,這只是從表面上看問題。用這種過分簡單的辦法是無從了解中國哲學的。中國傳統哲學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確理解的話,不能把它稱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稱作完全是出世的。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有一位哲學家在談到宋朝道學時說它:“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這是中國哲學努力的方向。由于有這樣的一種精神,中國哲學既是理想主義的,又是現實主義的;既講求實際,又不膚淺。
入世和出世是對立的,正如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是對立的一樣。中國哲學的使命正是要在這種兩極對立中尋求它們的綜合。這是否要取消這種對立?但它們依然在那里,只是兩極被綜合起來了。怎么做到這一點呢?這正是中國哲學力圖解決的問題。
按中國哲學的看法,能夠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中實現這種綜合的,就是圣人。他既入世,又出世;中國圣人的這個成就相當于佛教中的佛和西方宗教里的圣徒。但是,中國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漫游山林、獨善其身;他的品格可以用“內圣外王”四個字來刻畫:內圣,是說他的內心致力于心靈的修養;外王,是說他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這不是說他必須是一國的政府首腦,從實際看,圣人往往不可能成為政治首腦。“內圣外王”是說,政治領袖應當具有高尚的心靈。至于有這樣的心靈的人是否就成為政治領袖,那無關緊要。
按照中國傳統,圣人應具有內圣外王的品格,中國哲學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發展這樣的品格。因此,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就是內圣外王之道;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
聽起來,這有點像柏拉圖所主張的“哲學家—國王”理論。柏拉圖認為,在一個理想國里,哲學家應當成為國王,或國王應當成為哲學家。一個人怎樣能成為哲學家呢?柏拉圖認為,這個人必須先經過長期的哲學訓練,使他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事物中長成的頭腦得以轉到永恒理念的世界中去。由此看來,柏拉圖和中國哲學家持有同樣的主張,認為哲學的使命是使人樹立起內圣外王的品格。但是按照柏拉圖的說法,哲學家成為國王是違反了自己的意志,擔任國王是強加給他的職務,對他是一種自我犧牲。中國古代的道家也持這樣的觀點。《呂氏春秋·貴生》篇里載有一個故事講,古代一個圣人被國人擁戴為君,圣人逃上山去,藏在一個山洞里;國人跟蹤而去,用煙把圣人從山洞里熏出來,強迫他當國君。這是柏拉圖思想和中國古代道家相近的一點,從中也可看出道家哲學中的出世思想。到公元三世紀,新道家郭象根據中國主流哲學的傳統,修改了道家思想中的這一點。
按照儒家思想,圣人并不以處理日常事務為苦,相反地,正是在這些世俗事務之中陶冶性情,使人培養自己以求得圣人的品格。他把處世為人看作不僅是國民的職責,而且如孟子所說,把它看為是“天民”的職責。人而成為“天民”,必須是自覺的,否則,他的所作所為,就不可能具有超越道德的價值。如果他因緣際會,成為國君,他會誠意正心去做,因為這不僅是事人,也是事天。
既然哲學所探討的是內圣外王之道,它自然難以脫離政治。在中國哲學里,無論哪派哲學,其哲學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這不是說,中國各派哲學里沒有形而上學、倫理學或邏輯,而是說,它們都以不同形式與政治思想聯系在一起,正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既代表了柏拉圖的全部哲學,又同時就是他的政治思想。
舉例來說,名家所辯論的“白馬非馬”,似乎與政治毫不相干,但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公孫龍子·跡府》)。在今日世界,政治家們個個都標榜他的國家一心追求和平,事實上,我們不難看到,有的一面侈談和平,一面就在準備戰爭。這就是名實不符。按公孫龍的意見,這種名實不符應當糾正。的確,要改變世界,這就是需要加以改變的**步。
既然哲學以內圣外王之道為主題,研究哲學就不是僅僅為了尋求哲學的知識,還要培養這樣的品德。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體驗。它不是一種智力游戲,而是十分嚴肅的事情。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發表的論文中說:“中國哲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蘇格拉底,因為他把倫理、哲學、反思和知識都融合在一起了。就哲學家來說,知識和品德是不可分的,哲學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實踐這個哲學,哲學家只是載道的人而已,按照所信奉的哲學信念去生活,乃是他的哲學的一部分。哲學家終身持久不懈地操練自己,生活在哲學體驗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與天合一。十分清楚,這種心靈的操練一刻也不能停止,因為一旦停止,自我就會抬頭,內心的宇宙意識就將喪失。因此,從認識角度說,哲學家永遠處于追求之中;從實踐角度說,他永遠在行動或將要行動。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在哲學家身上就體現著‘哲學家’這個詞本來含有的智慧和愛的綜合。他像蘇格拉底一樣,不是按上下班時間來考慮哲學問題的;他也不是塵封的、陳腐的哲學家,把自己關在書齋里、坐在椅中,而置身于人生的邊緣。對他來說,哲學不是僅供人們去認識的一套思想模式,而是哲學家自己據以行動的內在規范,甚至可以說,一個哲學家的生平,只要看他的哲學思想便可以了然了。”
……

中國哲學簡史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省南陽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商品評論(4條)
  • 主題:非常棒的書

    非常棒的書

    2023/10/22 21:42:51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

    不錯,包裝完好,紙張看起開不傷眼,適合對哲學感興趣的新人閱讀,這是本好書

    2022/6/17 22:05:49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

    經典,哲學使人清明。

    2021/11/17 8:30:36
  • 主題:

    我認為中國哲學史(上下)兩冊的會比這個好一點 因為這個作者翻譯的文字少了馮先生的感覺。

    2021/6/9 23:28:19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