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253403
- 條形碼:9787547253403 ; 978-7-5472-5340-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本書特色
拂去歷史塵埃,再現飲血之兵!
原創64幅高清繪圖具現兵器之美、戰技之威!
深度還原,細致描摹。400余張線圖、文物圖、實照與文字的結合,讓您更輕松地感受兵器的魅力。
戰爭,成就了數千年的兵甲演變。兵甲,見證了諸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書收羅了叱咤于古代戰場的諸多兵器,詳述其誕生、發展、演變和曾將風光,并在圖片的配合下展現兵器的結構及使用方式。希望閱讀本書,能讓您在各個時代的血色兵鋒中,加深對武器的了解,并對戰場用兵有一個初步印象。
海報: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講述了中國古代戰場上常用的多種實戰兵器, 包括長兵、短兵、遠程兵器、衛體兵器和原始熱兵器等。所錄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繪圖的基礎上, 深刻闡述其誕生淵源、發展沿革、性能特征等, 并輔以戰爭故事, 力圖構建完整的中國古代兵器體系, 清除小說、評書和戲曲帶來的誤導, 還原中國古代兵器的歷史原貌。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目錄
前言
**章 諸器之王:槍矛
第二章 伯仲句兵:戈戟
第三章 刀光劍影:短兵
第四章 百步穿楊:弓弩
第五章 軍國重器:甲胄
第六章 雷霆之力:火器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節選
頗為遺憾的是,宋代冷兵器出土實物依然稀少,而在遺憾之中值得慶幸的是,北宋流傳下一部非常詳盡、具體的官修兵書《武經總要》。這部軍事著作對當時的大多數實用兵器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甚至有圖畫作輔。我們對宋代槍矛的研究,都要基于此書展開。
書中所載的攻防器械有拒馬槍、拐突槍、抓槍、拐刃槍這幾種名目。
拒馬槍的結構非常簡單,以兩排長槍互成直角穿過中間有孔的固定木樁,就可以抵擋騎兵的突襲。這種結構的器械可以降低士卒抵擋騎兵沖擊時造成的傷亡。
拐突槍、抓槍、拐刃槍三種器械有些大同小異,槍桿長度多在兩丈四五左右,槍頭長約二尺。不過這三種武器槍頭的形制都比較獨特,槍刃或有倒鉤,或有突棱,或有鐵刺。拐突槍和拐刃槍的槍桿末端不再是常見的鐓,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短小的木質握把,被稱為“拐”。這些奇怪的構造,都是為了便利守城士兵用來襲擊敵方攀城士兵,破壞攻城器械所創造。
在野戰槍矛中,有搗馬突槍、素木槍、鴉項槍、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槌槍、太寧筆槍、錐槍、梭槍等等。而搗馬突槍在書中跟單手劍一同出現,槍刃寬闊如劍,長度或許不大,可以單手操用。
單鉤槍、雙鉤槍這類騎兵用槍在形制上有了新的特點,它們不但在槍頭側翼加了倒鉤,而且還在槍桿中段附加了繩環。倒鉤,是用來防止被人挾持奪槍的構造,倘若在宋代戰場上還有人敢施展尉遲敬德的奪槊技法,那么被挾槍者只需要大力向后抽槍,帶倒鉤的槍刃就足以幫助其擺脫困境。顯然晚唐五代已經有太多模仿尉遲敬德的軍人,迫使兵器制造者們研發出這種防止被奪的構造。而槍柄上新出現的繩環,則是為了解決騎兵行軍時攜帶不便的問題。過去的騎手們無論是否有警況,都要用右手將槍矛豎執或者橫在馬背上,非常容易疲勞。給槍柄中段加上繩環以后,騎手們在非戰時就可以將槍環套在肩上,這種簡單的結構可以有效節省騎兵體力。這兩處變化充分證明宋代兵器在細節上已經非常完善,而且比前代更為注重使用者的經驗反饋。
素木槍和鴉項槍為宋代步兵用槍。這兩種槍跟前代作品沒有較大區別。鴉項槍之所以得名,則是因為在骹部用了一圈白錫,顏色上像是烏鴉脖頸的白圈。
槌槍的槍頭沒有常見的鐵刃,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球形的木制槍頭,是校場教練、閱兵使用的練習用具。而所謂太寧筆槍,則是在普通長槍刃下數寸處加裝帶刺的小鐵盤,也是起到防止被敵人奪槍的功用。
錐槍槍刃特殊,被打造成四棱錐體狀,非常堅固銳利,形同破甲錐。在宋代,無論是中原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鐵甲都已經非常普及,甲騎具裝甚至有復興之勢。錐槍的出現,體現了當時軍人為了極限化長槍破甲能力而做出的努力。梭槍就是標槍,長只有數尺,是南方少數民族慣用的武器。使用者往往單手執梭槍,另一手執盾,將梭槍投出數十步遠,被刺中者幾乎立時斃命。因其獨特的戰斗方式和強大的威力,也被北宋官方注意并且收錄書中。
宋代長槍的衍生品不僅有此前常見的旗槍,還有將長槍與推車結合起來的槍車。旗槍一方面可以用作旗幟,發布號令,在緊急關頭還可以用來格斗。而槍車則用途廣泛,野外行軍時可以用來布置臨時營壘,防止騎兵沖突,而在巷戰之中則可用來帶頭沖突,擊潰密集的步兵。
除了《武經總要》中的記述,在宋代繪畫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此時的槍矛武器裝備相當普及,比率上不亞于唐代。北宋的《大駕鹵簿圖書》,是描繪皇家儀仗隊接受檢閱場景的巨幅畫作,其中官兵5481人,兵仗1548件,槍矛所占比例不小。在另一副南宋作品《中興瑞應圖》中也隨處可見執槍警戒、儀衛的甲士、騎兵。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一部兵器發展史 作者簡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眾多歷史、戰史作家組成,從事古今歷史、中外戰爭的研究、寫作與翻譯工作,致力于通過嚴謹的考證、精美的圖片、優美的文字、獨到的視角為讀者理清歷史的脈絡。目前已經出版軍事歷史類圖書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戰爭事典》《戰場決勝者》《透過鏡頭看歷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叢書,以及《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倭寇戰爭全史》《明帝國邊防史》《拿破侖戰記》《秘密戰三千年》《帝國強軍:歐洲八大古戰精銳》《帝國強軍:中國八大古戰精銳》等專題性圖書。
太極白熊:軍史愛好者,熱衷于唐代中前期的軍事歷史,對傳統武術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尤喜太極、形意等內家門派,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國武術古典實戰技藝在軍陣中的作用。
文韜:古兵器研磨復原愛好者,一直致力于魏晉及之前時代冷兵器、軍用護具的研究與復原工作。
趙開陽:師從日本劍道名家,修習劍道多年,涉獵多種格斗技藝的學習和研究,擅長古代格斗技巧及劍道研究。
肇英:傳統弓箭愛好者、職業作者、歷史研究者,研究主攻方向為中唐至北宋元豐改制前的職官制度、日本政治制度史等。
虎符: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指揮車車長,從軍經歷使其對古典軍事理論和軍事科學,特別是軍人防護領域上有著獨到的理解。
巨俠:七十年代生人,劍道三段,長期從事東西方古代兵器、甲胄的研究。
王龍潤:古代火器和明代軍事歷史研究者,一直注意發掘古代軍事領域武器發展的同源性,用現代科學思維理解中國古代火器的技術水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