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3141
- 條形碼:9787208153141 ; 978-7-208-1531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從王安憶、格非到路內、張嘉佳,從非虛構寫作、鄉土文學到新媒體寫作熱潮,21篇文章是作者對當代文學作品的私人閱讀札記,也是她面對當下廣泛文學現象的回應與反思。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內容簡介
《在結束的地方開始》是項靜針對當代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的評論文集,也是她的第三本評論文集。書中收錄的21篇文章大部分在2014—2016年間完成并發表,集中展現了她近年來在文學上的思考成果。書中內容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散文隨筆形式的作家論,二是偏向歷史與鄉土寫作的宏觀層面評論。其中多數文章都是以某一具體作家作品為切入口,如路內、格非、張嘉佳、王安憶、林白、于一爽等,進而就相關話題展開的橫向思考;也有從宏觀問題出發對某一作家群體的集合討論,如80后作家群體、非虛構寫作者、新媒體寫作等。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目錄
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這么早就開始回憶了
失敗者之歌
時間索引與折返之光
石子投在水中
徽章的力量
生活充滿偏見,和對的人在一起
第二輯
我們如何呈現歷史
經驗與書寫:一個人在路上
如何處理劫后余生的生活
在他者的目光下:鄉土中國的敘事變遷
第三輯
致密物質集中營與遠處的燈火
時間之形:歷史景觀化的三種方式
個人簡史、家族敘事、時代記憶
村莊里的中國:城鄉二元化結構中的“返鄉”文學
第四輯
歡暢無盡 暗夜無邊
到樓上去,到風地里去
野草在歌唱
沉默也會唱歌
多少青春不自識
后記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節選
★生活充滿偏見,和對的人在一起 ——新媒體時代的札記 沒有哪個時代的青年像今天這樣與網絡新媒體的關系如此親密共處,并且幾乎沒有可以后退的路,就像如今沒有辦法再復原毛筆、繁體字的日常使用一樣。盡管新舊媒體對文學的影響一直是爭端焦點所在,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個人都在時代中,不會因為暫時的回避和個人態度而改變大勢,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人自外于新媒體時代。以1980年代出生的人為例,網絡世界對他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種簡單的傳播工具和平臺,而是塑造并組成他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青春與成長跟中國網絡社會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而寫作的成熟期又與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契合??梢哉f網絡既是生命空間,也是群體精神的棲息地,還是進行文學創作和閱讀的“共同體”。以豆瓣讀書為例,盡管受眾群十分廣泛,但青年還是占據了大部分空間,自2004年出現以后,迅速成為青年讀書、交流、寫作的一個重要平臺,它以小組、發言、收藏等功能,成為寫作、讀書、思考的一個重要集散地。到2005年增加“和你口味*像的人”,還在部分書的介紹頁里開通了“豆瓣成員認為類似的書”等功能,成為文學青年尋找族類認同的重要途徑。青年在自己的文化空間產生自己的文學想象、理念和認同就有了各種鋪墊和支撐,而在新媒體時代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文學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去觀察和探究的話題?!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便捷的交流閱讀模式,使作家個人的傳播能力得到強化和擴張,在此過程中,既有天下大同的感覺,也會逐漸形成不同的閱讀群體和文學風格,無論作家有沒有意識到,都會在無形中強化作家的讀者意識和自我暗示,并且走在一條不斷規約的路上。新媒介除了日常生活的互動性,也在繼續深入個人生活空間的閱讀、思考和寫作,“生活充滿偏見,和對的人在一起”,“對的人”可能是對讀者的族群認同*簡單直接的概括。與傳統媒體的論戰、網絡大戰不同,新媒體時代的文學寫作,很少涉及尖銳的議題和觀點,或者是在論戰的歷史中淘洗出來的一份平靜。和對的人共享某種精神,分享某種情感,至于和對的人在一起之后,再要做什么,隨著各種作家作品的出現會給出更多提示,比如豆瓣上鄧安慶的散文、小說,沈書枝的古典知識化的散文,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古典意蘊的復蘇以及一種自我知識和世界的重新梳理,這是豆瓣這種媒體打開的文學世界。微信公號“上海那摩溫”,致力于一種人文志的寫法,重建上海的記憶和知識,敘述語調上的誠懇,不虛浮,抱誠守真的一面,讓文學的世界更扎實。 在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警惕的是巨大的信息含量、廣播式的推介方式,這些毫無疑問也會帶來一種閱讀的虛假繁榮。說句拂逆時代的話,有效的閱讀也許在根本上并無改觀,尤其是對已經形成自己文學視野的幾代人來說,不同文學觀念的族群因為接觸到其他的文學訊息而改旗易幟的概率并不會很大,而更可能是在信息海洋中重新找到有利自己的例證,鞏固自己的文學理念。但無疑分散了焦點和對立,于是在分享的意義上,所有人都是有效的,分享喜怒哀樂,分享我們的生活經驗,分享我的世界,在日益壁壘森嚴、互相隔膜的現代社會中,告訴你陌生人是如何生活的,無論是從文學上還是心靈慰藉的意義上,都成為一種需求,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非虛構文學聲名鵲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所有人都分享艱難的時代,共享一個未來前景的可能越來越小,那么和對的人在一起,就成為*小公倍數式的文學理念。至于這個觀念是不是懦弱者的精神鴉片,還有的是時間讓我們邊走邊看,就像雷蒙?威廉斯在《漫長的革命》中所說的:“我覺得我們就像是在經歷一次漫長的革命,關于這場革命,我們*好的描述也只是局部性的解釋?!薄 ?/p>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在結束的地方開始 作者簡介
項靜,女,1981年生人,供職于上海市作家協會。著有女性人物傳記《民國少女》、評論文集《肚腹中的旅行者》等。曾獲《上海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