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08342
- 條形碼:9787229108342 ; 978-7-229-10834-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獻給每個愛情朝圣者的詩意之作,如《情書》在西班牙遇見《卡薩布蘭卡》
書迷、媒體、寫作者,不吝贊譽之詞,齊力溫暖推薦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愛情,甚至渴望重寫《一個人的朝圣》。”(《一個人的朝圣》作者瑞秋.喬伊斯)
一座島嶼,一片橄欖樹林。耗盡今世的漫長時光,默默守望一生所愛。
她是他的奧黛麗.赫本,而他是她的格利高里.派克。
用一生的時間,在陌生的島嶼,默默守望
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見愛情。愛情也許降臨在少年時代,往日的回憶便是祭奠青春的明媚憂傷;也許發生在我們真正長大后,在都市里做困獸之斗時,那種愛情也許是第三四種,不再懵懂,散發成熟理性的氣息;也許有種愛情一直隨影而行,徜徉在靈魂的大海里,看似火焰已熄滅,卻時刻等待著被點燃。這本書里的愛情就是這*后一種,他們曾有過美好的時光,卻*終演變為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似的不得之愛。
一座島嶼,一片橄欖樹林。你是否曾經為了一個人留在一個城市或國度?你是否還依然相信愛情?這個故事中的他沒有回到故鄉倫敦,沒有去往希臘的愛琴海,而是選擇扎根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一座陌生的島嶼,只因她在那里。歲月飛梭,卻掩不住愛情的痕跡。當他與她再度重逢,愛情能否重返?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入深海,不曾錯過你生命中的每個孤獨時刻。愿這個來自遙遠地中海的島嶼愛情故事,在你的閱讀之旅里留下一抹蔚藍,也許你會想起某個人,某段時光,或更加期盼遇到那個他/她。
當時光靜止在馬略卡島上
拿起這本散發淡淡油墨芬芳的愛情之書,恬靜清涼的畫面浮現在腦海,此刻我們仿佛就坐在那座海岬上旅社的吧臺旁,飄蕩在耳邊的是披頭士的《左輪手槍》和鮑勃.迪倫的FOREVER YOUNG,屋外是碧藍無垠的大海,棉花糖般的云朵鑲嵌在一片天藍中,橄欖樹與檸檬樹點綴著靜謐的大地,時光似乎都靜止,在吟唱那段久遠的往事。
從奧德賽、檸檬林到經典電影,當你掀開書頁,恰如赴上一場文藝明媚的海島度假。無論你是只身一人,還是相約好友或親密愛人,這趟隨心所欲的島嶼文藝之旅,都將成為一次美麗的相遇。愿這本美好蔚藍的書籍,能夠在喧囂的時光里帶給你一絲浪漫溫暖的滋味。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內容簡介
在西班牙的美麗島嶼,來自英國的露露獨自經營一家坐落在海岬上的旅社。雖然步入耄耋之年,但露露依然身姿優雅。然而在一次不幸的輕微中風后,露露的舉止開始一反常態,尤其是其粗鄙的言語屢屢讓人尷尬不已。就是這樣一個不似以往的露露,意外撞見了她的前夫杰拉德。1948年,二人喜結連理,卻在短短數周后勞燕分飛。之后,雖然他們住在同一座島上,卻刻意互相回避了數十年。久別重逢令杰拉德大為震驚:眼前這個粗口不斷,還叫他滾開的女人真的是露露?兩個八十歲的老人從打嘴仗開始,接著竟跌成一團,摔出濱海小徑,一路滾落海中……
這是《巖石旅社》如黑色喜劇般荒謬離奇的序幕,隨后故事從2005年回溯到1940年代末,仿佛將時光倒帶至定點重播,娓娓道來在西班牙馬略卡島扎根的兩個英國家庭綿延三代,交織著狂熱愛情與苦澀決裂的過去。小說詼諧的文字中但見蒼涼,浪漫而揪心,而*終仍令人精神一振,書中透過短暫切片敘述方式折射出愛情與人生中的微妙機遇。在充滿魅惑情調的地中海,《巖石旅社》直面愛情的輕與重,以及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決定命運的選擇,見證了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夢想、迷惘、堅持與愛恨嗔癡。每翻過一頁,我們的人生都會變得更加富足。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目錄
二○○五 再次相遇/1
一九九五 懷舊金曲/11
一九八三 轉機/67
一九七○ 腓尼基人/173
一九六六 帕夫迪亞/245
一九五六 海浪/293
一九五一 伊薩卡之路/297
一九四八 八月 水手季/329
一九四八 八月——一個星期前 獨眼巨人/337
二○○五 老照片/359
二○○五 再度重逢/373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節選
“準備好了嗎,爸爸?”伊琴娜大聲喊道,“五分鐘后我們就要離開了。”
對她來說,和父親一起來到這里,把查理一個人留在馬略卡島的茨安卡弗雷爾確實感覺很奇怪。有時候查理會到他父親在切爾西的公寓里住上一兩晚,雖然距離很近,但她依然覺得不適應。她總會和他一起到馬略卡過暑假。而現在,他在那里——她知道佩妮和弗朗索瓦會照顧好他的——而她和父親卻在倫敦的家里,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慰藉。父親此刻就在樓下查理的房間里,看起來就像孩子一樣,他已經為自己的盛大之夜準備好了。在這個超出馬略卡和地中海的世界里,他比查理還要無助。
這應該是他*后一次來倫敦,她必須讓這次旅行充滿樂趣,她要永遠記住這一切。
“我準備好了。”杰拉德對著樓上喊道。
他正坐在查理的床上翻閱《伊薩卡之路》。他不想大聲朗讀——他覺得那樣太自負了。他只想簡單地談一下為什么會寫這本書,但又擔心那種沒有準備的閑聊難以進行下去。他決定簡化和修改引言的**部分,這也是他專門為這個版本而寫的。他在那些看起來很有邏輯但需要用會話語言演繹的段落旁邊用鉛筆做了標注。這樣的話只要朝下一瞥就能看到,他可以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
他合上書,站起來,走出房間。然后穿過廚房來到寬敞的工作室,也就是客廳。
“我準備好了。”他又說了一遍,以防女兒沒有聽到。
“我馬上就下來。”伊琴娜在樓上的浴室里應和道。
客廳里到處都是畫。幾幅大的作品是一個藝術家用生動明亮的色彩畫的人物肖像,所有的人物似乎都隱藏在了皮膚之下:紫色的器官、紅色的血液、藍色的紋理、白色的骨頭和黃色的膿包充滿全身,還有光與影的交織——很可能,杰拉德覺得,這些都是人物的顯著特征。他們是不是那種脾氣暴躁、嗜好殺戮的人?否則這些代表著什么呢?它們都很值錢,伊琴娜曾跟他說過。還有另外一個畫家的風景畫——至少杰拉德是這樣認為的:層次分明的地形,連綿狹窄的沼澤——填充了墻上的其他位置。伊琴娜的作品很少,除了幾幅他和查理的畫像。他們總是不耐煩地坐在客廳或馬略卡的露臺上充當模特。還有一幅他的妻子,伊琴娜母親的畫像,那是她依照舊照片畫的。
陽光透過北邊的高窗傾灑進來。“我去外面等你。”杰拉德沖著樓上喊道。
他走到庭院里伊琴娜的雷諾車旁,點了一支杜卡度香煙——點火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的雙手抖得厲害——已經下午六點了,但陽光依然和中午的一樣耀眼而溫暖。在地中海待了這么多年,他已經忘了北緯倫敦悠長而明亮的夏夜。唯一記得的只有戰爭初期的每個夜晚里泰晤士河堤上永恒的暮光。
他環顧了圍繞著庭院而建的其他工作室,玻璃中庭、旋轉樓梯。伊琴娜確實很聰明。她和幾個藝術家一起購買了坐落在富勒姆區兩條街道之間的前女子監獄,一棟帶有庭院和花園的磚砌建筑,距離泰晤士河旁的主教公園不遠。核心買家以相當可觀的價格售出了監獄的數個部分,也就是現在的伯靈頓酒店,作為藝術家的工作室。奧德賽,伊琴娜經營進口服裝和面料的店鋪——在曼徹斯特、紐約、伯明翰、巴斯、諾維奇、法爾茅斯、普利茅斯、南安普敦都有分店,加上*早的考文特花園店和倫敦其他地區的店鋪——讓她變得富有(至少在杰拉德看來是這樣);她在地產買賣方面也做得很好。只是她不再作畫了,這一點讓杰拉德覺得有些難過。她帶他到切爾西藝術俱樂部吃午餐,那里的每個小房間都掛滿了畫作,還有,每個藝術家模樣的人都認識她。“不,他是個作家。”當她興高采烈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父親時,對方總會問他是否也是個畫家,“明天他有本書要出版,發布會在大英博物館舉行。”杰拉德只能在一旁露出尷尬的笑容。
“爸爸,你看上去真是棒極了!”剛走出工作室伊琴娜就贊嘆不已。稍早時她帶爸爸去哈羅茲尋找適合發布會穿的衣服。他們挑選了海軍藍的亞麻夾克、淺卡其色褲子、深藍色的襪子和棕色皮鞋。杰拉德又買了幾條棉質內褲,他覺得它們看起來比自己在馬略卡買的好。伊琴娜搶著要付錢,但有數千英鎊躺在賬戶里的杰拉德堅決不同意。*后一共花費了四百三十五英鎊,這比他之前買過的所有衣服加起來的金額總和還要多。他覺得這個數字高得離譜,不過伊琴娜看出來他其實頗為享受這一切。他把湯布里奇中學的領結也帶到了倫敦,她用海綿把它擦洗干凈。
“我的意思是,看看你,”她說,“身材修長,皮膚黝黑,衣著講究,帥極了!”
“誰站你旁邊都會好看,”他說,“好吧,別人一眼看過來是不會注意到我的。”
她穿了一條磚紅色無袖棉布長裙,正好襯托出烏黑的秀發和眼睛,還有帶著明顯地中海特征的淺褐色手臂和雙腿。
杰拉德的臉變得柔和起來:“當然,看到你我總會想起你媽媽。”
伊琴娜笑了。“這算是對我的夸贊,謝謝你。”她從包里掏出一個小小的柯達相機,“就這樣,站到前門口。”
“哦,拜托。”杰拉德懇求道。
“不行,是我請你來的,拜托,別那么嚴肅!”
杰拉德只好走到門口,瞇著眼擠出生硬的笑容,伊琴娜啪啪地按著快門。“一九九五年,”她看著鏡頭說,“爸爸來倫敦參加自己的新書出版派對!”
上了車,伊琴娜載著父親飛快地離開庭院,一溜煙地朝街上駛去。
杰拉德曾經對倫敦很熟悉——*初是學校放假時過來,后來上大學時和朋友一起來,再后來因為戰爭而離開;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偉大城市,即使(尤其是)在被轟炸時……*后他徹底地離開了,在一個小島上度過了自己的人生,再也沒有回來過。經過騎士橋和貝爾格萊維亞區邊緣時他還能認出富勒姆的大部分街道,不過很快就在一棟棟新建筑和單行道的包圍下感到迷失了。雖然知道自己還在倫敦的地盤上,但他徹底昏了頭。不過駕駛座上的伊琴娜依然頭腦清晰地在車流中穿行。她真的很厲害,他心想,當然這都遺傳于她母親。
“你和福格斯經常見面嗎?”他問道。
“有時。他來接查理的時候,或者我把他送去時,還有學校組織活動的時候。”
“你們相處得還好吧?”
“哦,當然,我的意思是,我們會盡力做到*好。在查理的問題上我們的看法基本一致。”
“那查理和你們倆相處得怎么樣?他和福格斯的關系還融洽嗎?”
“哦,是的。”伊琴娜的眼睛不時地瞄著左右后視鏡,變換著車道,“他一直在調和我和福格斯之間的關系。他陪我經歷了離婚。他很少會和別人談論此事,也不會提及我和他爸爸。我覺得他挺好的,很幸福。”
“那就行。”沉默了片刻,他又問道,“那你覺得自己幸福嗎?”
“是的,我很幸福。”
“好,”他略帶猶豫地問道,“那你有沒有……認識……什么人?”
“現在沒有。”
“一直都沒有?”
“好了,爸爸,當然,”趁著看后視鏡的間隙她迅速瞥了爸爸一眼,他們正從兩輛并排停放的車子旁經過,“你希望我對你說什么?”
好吧,其實沒什么,他就是希望伊琴娜幸福。她很成功。可惜他的姐姐比莉已經去世,他想,否則她一定能透露更多信息。母親去世后伊琴娜就到英國讀書,每到學校放假她都和比莉待在一起。她們之間很親密——比莉雖然不是她的母親,但她的愛絕對超過一般的姑姑——她知道很多杰拉德不了解的伊琴娜的生活細節。
直到現在他都覺得自己在伊琴娜的教育上很失敗。她在馬略卡島上不服管教,他就把她交給比莉。看看現在的她,真是完美——看來和福格斯的離婚并不是件壞事——但他依然會不停地捫心自問,當初是不是應該把她留在家里,或者,請上帝原諒,自己和她一起回倫敦……
“只要你幸福。”杰拉德說。
“我很幸福。”她篤定地說。她又迅速瞥了父親一眼,笑著說,“你,還有你的這本好看的書都讓我感覺很幸福。”
……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相關資料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愛情,甚至渴望重寫《一個人的朝圣》。——《一個人的朝圣》作者 瑞秋·喬伊斯
一部奇妙的佳作。《巖石旅社》顯然是彼得·尼克爾斯對奧德賽的致敬。——普利策獎得主 理查德·拉索
地中海的田園生活,一部家族的傳奇,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其中的愛情故事和現實生活一般不可思議,豐富多彩而奇異,脆弱而感性。《巖石旅社》寫出了這一切。它給了我讀書的理由。——作家、海明威獎得主 詹妮弗·黑格
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史詩,一本浪漫真摯的唯美杰作。——《紐約時報》
醉人而漫長的下午,我們仿佛坐在巖石旅社的吧臺旁,聽著鮑勃·迪倫和披頭士樂隊,屋外是碧藍的大海,檸檬樹與橄欖樹像多普勒回波般點綴著周圍的一切。從奧德賽、橄欖樹到經典電影,作者博學而睿智,給予我們一場充滿文藝氣息的地中海愛情盛宴。——《科克斯書評》
《巖石旅社》仿佛將時光倒帶至定點重播,直面愛情的輕與重,以及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決定命運的選擇,見證了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夢想、迷惘、堅持與愛恨嗔癡。每翻過一頁,我們的人生都會變得更加富足。——《今日美國》
故事發生在田園詩般的海風和檸檬林間,一幕幕場景猶如明信片般唯美華麗。你甚至感覺品嘗到了浪花和杏仁茶的味道。——《娛樂周刊》
這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把我們帶到那座陽光明媚的海島,還有迷人的海濱度假旅館。在那里,秘密、愛情、家族的傳承激烈地交織在一起。——《時尚芭莎》
浪漫,神秘,幽默,戲劇,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座地中海的小島上。——《波士頓環球報》
《巖石旅社》是一本無論去哪里都要帶上的小說。——《嘉人》
巖石旅社-地中海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彼得•尼克爾斯(Peter Nichols),英國知名作家,著有多本小說、非虛構作品及回憶錄。他創作的全球暢銷書《瘋狂航海》曾入圍William Hill年度運動書籍最終名單。其小說《北極星之旅》曾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尼克爾斯曾在喬治城大學、紐約大學巴黎校區、鮑登學院教授寫作課程。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他是一名專業的游艇駕駛員,并在海上度過十年歲月,曾獨自駕駛船只航渡大西洋,這段經歷也成為包括《巖石旅社》在內的多部作品的靈感來源。
- 主題:
一座島嶼,一片橄欖樹林。你是否曾經為了一個人留在一個城市或國度?你是否還依然相信愛情?這個故事中的他沒有回到故鄉倫敦,沒有去往希臘的愛琴海,而是選擇扎根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一座陌生的島嶼,只因她在那里。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