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66968
- 條形碼:9787530666968 ; 978-7-5306-669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本書特色
在拉美文學星空上,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是光芒獨異的星辰,始終向下的立場,對于被遮蔽之歷史、被綁架之記憶的執著探求,揭示真相的不遺余力,少即是多的語言,毫不拘泥的跨界筆法,都是加萊亞諾異乎他人的風格標志。《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則是他成熟時期文學風格的奠基之作。
曾獲“美洲之家”文學大獎的《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寫于流亡期間,作者游走于阿根廷、厄瓜多爾等國,從拉美各地動蕩的社會中尋找和提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原型,以132段雜糅新聞報道、文學速寫、旅行筆記與民間故事的短篇文字,記錄并重新發現微觀的個人歷史。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風吹上朝圣者的臉 ; 閉上眼我在海中間 ; 十年前, 我參加了這部作品的總彩排 ; 鎖眼里看世界 ; 悲劇是預言成真等。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目錄
閉上眼我在海中間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5月:石油是一個致命話題
十年前,我參加了這部作品的總彩排
鎖眼里看世界
我在山里認識的那些小伙子,還有誰活著?
為什么鴿子在破曉時分哭泣?
悲劇是預言成真
眼瞼之間遲緩的光芒
被追捕者與夜夫人紀事
鎖眼里看世界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7月:回到南方
幽靈時刻:我呼召他們,追蹤他們,獵捕他們
系統
系統
系統
夢
卡塔里諾的布羅及圣喬治如何騎著白馬狂奔拯救他于魔鬼之惡紀事
神學入門
所有這些都不在了
神學入門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系統
他們把他活埋進一間地牢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7月:那群橫渡河流的人
今天下午我撕碎了我的“博基”記事本,把碎片扔進垃圾箱
我的**次死亡
歸根結底,一切都是歷史的問題
以及勇氣
但是要懂得選擇
我的第二次死亡
太陽消滅了萬物的顏色與形態
但我更偏愛人類的光芒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0月:機器的日常生活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0月:她永不磨滅,盡管知道已注定失去
女孩唱著歌在人群中巡航
我是陶土做成,也是時間做成
為了開辟寬闊的林蔭道
1942年夏
比任何悲傷或獨裁更強大
*后的聲音
我人生*艱難的任務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0月:暴烈的榮耀之光
里約熱內盧,1975年10月:這天早上他離開家再沒有活著出現
系統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1月:我喜歡感覺自由,如果想就留下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1月:他在爛泥里醒來
系統
系統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她坐著一列空車踏入新年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1月:音樂入門
一個寒冷噬骨的灰色早晨
我看不見光也走不了超過三步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1月:重遇
系統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1月:文學入門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1月:面對這樣的美,沒人能做任何事
鎖眼里看世界
基多,1976年2月:**夜
基多,1976年2月:一場大學講話
埃斯梅拉爾達,1976年2月:你從來不記得你是什么時候出生的嗎?
基多,1976年2月:美洲歷史入門
基多,1976年2月:好意
系統
基多,1976年2月:她不能停下,直到他們倒下
基多,1976年2月:我點火然后召喚
河的第三岸
他不知道我欠他幾個故事,我來還上這些故事
關于痛苦的儀式
懂得沉默的人
基多,1976年3月:*后一夜
鎖眼里看世界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3月:暗影與陽光
這位老婦是一個國家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4月:同伴沿著護欄前行
系統
記紫色土地上空的一次飛行
孩子
孩子
孩子
孩子界
鎖眼里看世界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7月:言語不如沉默有尊嚴時,*好保持沉默
詩人說:“樹在離開它的鳥里飛翔”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風中歲月
格蘭迪埃拉紀事
消息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系統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藝術史入門
消息
夢
卡萊利亞-德拉科斯塔,1977年6月:為了每天創造世界
如果仔細聽,我們全都組成一股旋律
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卡萊利亞-德拉科斯塔,1977年7月:市場
儀式進行中,我們和它一樣變得有點神圣
消息
系統
消息
附錄:“不是所有離開都是英雄,也不是所有留下的都是愛國”(愛德華多·加萊亞諾訪談)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真正美好的事物
補記:第三次死亡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5月:他死了嗎?誰知道?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5月:那個聲音控制住收緊的情緒
那些城市存在嗎?還是人們嘴里呼出的水汽?
夢
鎖眼里看世界
鎖眼里看世界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5月:政治經濟學入門
系統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5月:寫字臺上的炸彈
克拉洛梅克,1976年5月:致敬一個我不曾認識的男人
雅拉,1976年5月: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5月:我打開今晚睡過的房間門
常言道:前進中死去比停下死去更值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7月:大地吞噬了他們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7月: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系統
我從沒聽人談過酷刑
咖啡桌前的幸存者
系統
系統
法律入門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7月:正午
寫在墻上,喊在街頭,唱在原野
面包師唱歌,他很高興有泥土筑巢
夢
記憶會允許我們快樂嗎?
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7月:一動不動的漫長旅途
鎖眼里看世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節選
十年前,我參加了這部作品的總彩排
1.
今晚,有多少人會從家里被抓出來,拖進荒地,背后布滿彈孔?有多少人會被切斷手足,炸飛,焚燒?
恐怖從陰影里走出來,出手,又回到黑暗中。女人紅腫的眼睛,空蕩的椅子,碎成片的木門,某個再不會回來的人:危地馬拉一九六七,阿根廷一九七七。
那是官方口中“和平一年”的危地馬拉。但是,沒人在瓜蘭地區捕魚,因為漁網撈到的都是人的尸體。直到今天,潮水還會把人的肢體送上拉普拉塔河岸。十年前,尸體從莫塔瓜河里浮出來,破曉時分在山谷或路邊被發現:這些面目全非的臉再不會被認出來。先是威脅,然后是綁架,行兇,酷刑,暗殺。宣揚與“光榮的危地馬拉軍隊”一起作戰的NOA(新反共組織)拔掉敵人的舌頭,切斷左手。而圍著政治打轉的MANO(民族主義反共運動組織)在必死之人的門上標記黑十字。
現在,在阿根廷科爾多瓦的圣羅克湖底出現了被綁上石頭沉湖的尸體,而危地馬拉農民在帕卡亞火山周圍發現了一塊秘密墓地,里面堆滿腐爛的尸體和白骨。
2.
刑訊室里,施刑人在他們的受害人面前午餐。孩子被逼問父母的行蹤;父母被吊起來用刺棒拷問孩子在哪兒。每日新聞:“一群平民打扮的人,臉用黑頭套遮住……他們開著四輛福特獵鷹來了……所有人都全副武裝,手槍,沖鋒槍,伊薩卡霰彈槍……**批警力在屠殺一小時后到達。”犯人們從監獄里被拖出去沖鋒陷陣,在沖突中死于“試圖越獄”,而軍方無一傷亡。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黑色幽默:“我們阿根廷人,分成這幾種:恐慌的,下獄的,埋葬的,流放的。”死刑是在1976年年中進入刑法的;不過在這個國家,每天都無審判無定罪地殺人。大多數都是沒有尸體的死亡。智利獨裁也毫不遲疑地模仿了這套杰出手法。一次公開槍決就可能引發國際丑聞:倒不如享受成千上萬起失蹤案的無罪推定。就像在危地馬拉,親人朋友踏上危險而無用的云游之旅,從一個監獄到另一個監獄,從一間牢房到另一間牢房,與此同時,尸體在野山或垃圾堆里腐爛。被失蹤的技巧:沒有抗議的犯人也沒有守夜的殉道者。土地帶走人民,政府洗洗手,表示與此無關:沒有罪行可以告發,也沒有必要給出任何解釋:每個死人都死很多次,*后只在你的靈魂里留下一團驚恐而不確定的迷霧。
3.
但是危地馬拉是拉丁美洲**個大規模應用骯臟戰爭的試驗場。由美國訓練、指導并武裝的人員推進滅絕計劃。1967年是一個漫長得沒有盡頭的圣巴托羅繆之夜。
暴力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危地馬拉開始,1954年6月的一個傍晚,卡斯蒂略·阿馬斯的P-47型飛機遮天蔽日。隨后,土地被交還給聯合果品公司并通過了一部譯成英文的新石油法案。
三A聯盟(阿根廷反共聯盟)1973年10月首次公開亮相。如果說危地馬拉爆發骯臟戰爭是為了鐵血鎮壓土地改革,而緊隨其后的力度翻倍是為了抹去那些沒有土地的農民的記憶,那么在阿根廷,恐怖的開始是胡安·多明戈·庇隆回到權力高位,辜負了此前漫長流亡中他從荒野上喚醒的民眾的希望。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黑色幽默說:“權力就像一把小提琴。左邊握住就要用右邊彈。”隨后,1976年夏末,軍人重新掌權玫瑰宮。那時候工資只值一半的錢了。失業率成倍增加。罷工被禁。大學退回中世紀。跨國大企業重新控制燃料經銷、銀行儲蓄和肉類谷物貿易。新的訴訟法允許將企業與國家之間的訟案移交他國法庭。外國投資法案被廢:現在他們可以隨便拿走他們想要的東西。
阿茲特克祭典就這樣在阿根廷上演。這么多鮮血獻給了哪個瞎眼的神?不付出日均五個尸體的代價,哪能把這套體系用在拉丁美洲組織*完善的工人運動上?
神學入門
1.
七年前,我穿過拉拉瓜結冰的小廣場,步伐緩慢,雙手縮進黑色高領皮夾克里。
“神父!親愛的神父!”
一個男人突然沖出來,一路小跑,面色陰沉。他抓緊我的胳膊。借著僅有的路燈病弱的光線,誰都能讀出那張瘦骨嶙峋的臉上寫滿期待。他戴著礦工帽,穿著礦工外套;聲音聽起來像是被咳出的:
“神父,你必須跟我來,我求你了。”
我說我不是神職人員。我解釋了好幾次。沒有用。
“您得來,親愛的神父,您得跟我來。”
我強烈希望自己能變成神父,哪怕幾分鐘也好。這個礦工的兒子正在死去。
“神父,他是我*小的兒子。您得來,給他抹抹圣油。就現在,神父,我們走吧。”
他的手指釘進我的胳膊里。
2.
玻利維亞的礦井很少有孩子。根本沒老人。
礦井里的男人注定要死于三十五歲之前,硅石粉塵把他們的肺泡磨成紙板。
平常的神管不到他們。
早先路西法親自開啟礦業狂歡。他騎著白馬從奧魯羅主街進來。今天,魔鬼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但是,在礦井里,魔鬼不僅統治2月。礦工們叫他大叔,把他供奉在每個礦洞唯一的寶座上。大叔是礦井真正的主人:他決定賜予或拒絕錫礦脈,他想讓誰迷路那個人就會在迷宮里誤入歧途,他也會把隱藏的礦層指給自己偏愛的孩子,他能讓礦洞免于塌方,也能引發塌方。在礦洞里說出耶穌基督的名字是致命的,圣母倒是可以無風險地提起。有時候,大叔會和承包商或承租人達成協議:賣給他們財富而收取靈魂。正是他沖著農民眨了眨眼睛,他們就放下耕種永遠深埋洞穴。
礦工會圍著偉岸的大叔陶像喝酒聊天。這就是恰拉會。他們給他點蠟燭,倒過來燒,還敬奉香煙、啤酒和玉米酒。大叔抽完香煙,喝空杯子。礦工在他腳下灑幾滴燒酒,算是祭獻一點酒給土地女神。
礦工懇求魔鬼讓礦井繁榮。
“大叔,幫幫我們。別讓我們死。”
這種恰拉會就像一所政治大學。獨裁者禁止它的存在。但在礦洞許多秘密拐角處,男人聚集在大叔周圍,談論自己的問題以及改變事情的方式。他們感覺自己是被保護的,這給他們鼓舞與勇氣。他們沒有跪倒在魔鬼面前。離開時,他們把彩色蛇紋飾帶繞在他脖子上。
3.
女人不能下礦井。古老神話說這會帶來厄運。
這則古老神話,讓她們得以逃脫礦井為男工人準備的早亡。
但我更偏愛人類的光芒
1.
“叛徒。”我對他說。我把一張古巴日報的剪報拿給他看:上面他是投手正在打棒球。我記得他笑了,我們也笑了;我忘了他有沒有回答我點什么。談話像乒乓球一樣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
“我不想每個古巴人都渴望成為洛克菲勒。”他對我說。
如果社會主義能凈化人,能讓他們超越自私自利,能把人類從競爭與貪婪中拯救出來,社會主義就是有意義的。
他告訴我,他還是中央銀行主席的時候,曾用在鈔票上簽“切”來自嘲,他說金錢——該死的崇拜物——就應該是丑陋的。
和所有人一樣,切·格瓦拉被他的眼睛出賣了。我記得他干凈的目光,像是初生的晨光:那是有信仰的人才有的眼神。
2.
聊天的時候,不會忘記這個男人剛剛結束在拉丁美洲的巡禮,抵達古巴。玻利維亞革命的旋風,危地馬拉革命的痛苦,他都在場,并且不是作為游客。為了謀生,他曾經在中美洲運過香蕉,在墨西哥的廣場拍過照,然后他又把謀來的生命全盤賭上,開始了格蘭瑪號冒險。
他不是個坐辦公室的人,早晚要爆發。那種籠中猛獅的張力我在1964年采訪他時就已經很容易地感知到了。
這個案例不同尋常,他拋下自己一手創立的革命和一小群瘋子,重新開始另一次革命。他不是為勝利的榮光而活,而是為了戰斗,為了人類尊嚴所永遠必需的戰斗。在我**次到訪古巴的時候,陪同的司機坎德拉一直叫他騎士。他只把這個至高的古巴式贊譽給過三個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切·格瓦拉和莎士比亞。
3.
三年后,我定定地看著各大日報的頭版。無線電傳真來的照片從多個角度展示一具靜止的尸體。巴里恩托斯將軍的獨裁政權向全世界展覽自己的偉大戰利品。
我長久地看著他的微笑,諷刺又溫柔,腦海里浮現出1964年那次對話里的句子,關于世界的定義(“有理的是一些人,有東西的是另一些人”),關于革命(“古巴永遠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展示柜,而是鮮活的例子”),還有關于他自己(“我犯過很多錯,但是我認為……”)。
我想到:“他失敗了。他死了。”我想到:“他將永遠不敗。他再不會死了。”雙眼定在他那張拉普拉塔河畔救世主的臉上,我突然很想祝福他。
我人生*艱難的任務
1.
當時我想:
“您比我強。我知道您能扛住。您是個硬漢。我必須得這么做,我請求您幫助我。”
那個男人在山里扛下兩場戰爭。他被擔架抬下來的時候,昏迷不醒,身上唯一有重量的就是那雙沾滿泥土、散了架的靴子。他被吊在天花板上酷刑拷打;因為知道他生病尿血,他們專踢他的腰部。他沒有開口。過了一段時間,等他能起身了,他被關進叛徒牢房打爆頭。
“請幫助我。”我想,“請幫助我失敗。”
他十四歲就參加革命。從此只為革命和一個女人而活。現在我得去打破他一半的信仰。
“該死的任務。”我想。
牢房里,他正在做皮錢包。他用賺的錢讓人給她買尼龍長筒襪和皮鞋。他有一個三十公斤的大衣箱,里面裝滿了打算回去時帶給她的新衣服,因為她會在火車站等他。
但是這個女人和另一個男人同居了。
黨組織決定告訴他她已經提出離婚。他們希望搶在敵人前面**個告訴他這個消息。敵人可能用這個情況削弱他的意志,讓他感覺自己孤立無援。
我找了個借口走進牢房,我的任務是告訴他這個消息。
2.
“所以她和別人住在一起了。”他回答我。
“不,不是這樣。”我對他說,“但是她想……萬一發生什么……她想是自由身。她有這個權利。已經過了很久,不知道還要多少年才能……她有這個權利。您不覺得她有這個權利嗎?她沒有玩兒陰的。”
“所以她和別人住在一起了。”他又說了一遍。
他是個寡言的男人。
“要是她沒有跟別人住在一起,為什么想離婚?那個家伙,什么樣?她還沒給他生個孩子?”
3.
過了一陣子他交給我一封信,卷成香煙狀,讓我想辦法給到他母親手上。
我對信件總是不很保密。信里這樣寫道:
“媽媽:
“你被那個流浪女騙了真是太傻了。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她*后會鬧出這樣的事。告訴她我不希望她回頭又哭著來找我。
“我想讓你把我的東西收好,什么都別落下。把獎牌、衣服、鞋子都帶來。我收到了孩子們的照片。孩子們你也把他們帶來。現在她已經沒有任何權利了,*好也不要拒絕任何事。
“讓內格羅去圣麗塔,在中央公路對著醫院的地方,那兒的車站旁邊就是阿馬利婭家,如果找不到可以問中國人。她黑色頭發,戴著瓷釉花手鐲,是我做給她的禮物。跟她說準備好我很久之后回去。
“也告訴克拉拉,埃內斯托的表妹,讓她等我。她住在恩拉馬達墓園后面,長著一棵高大洋槐的地方。
“向大家問好!祈福。”
這件事發生在一些年前,我不能講出發生在哪兒。
……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作者簡介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1940-2015),烏拉圭文學大師。生于蒙得維的亞,14歲時發表政治漫畫,20歲起先后擔任過記者、編輯、主編,23歲來到中國采訪末代皇帝溥儀。曾被軍政府逮捕入獄,后長期流亡。1985年才回到祖國。因其犀利透徹、充滿良知的寫作,被譽為“拉丁美洲的聲音”。2009年美洲峰會上,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將加萊亞諾代表作《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送給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引發全世界媒體關注。2015年4月13日,加萊亞諾因病去世,烏拉圭舉國哀悼。他的作品《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足球往事:那些陽光與陰影下的美麗》等,在中國讀者當中曾產生過廣泛影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